返回第二十八章 立谁为君(第2/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堂中失火之后,姆至矣,父未至。居然宁肯被烧死都不出屋。

    连这么违反人类本性的事都干的出来,自然成了后世道德君子们所称讼的对象。

    但这种事要都这么干能行吗?所以孔子说了一句,事急从权,然后又去夸鲁国公主多么守节义了。能做到这个程度,这个公主在后世可以立贞洁牌坊了。由此可见鲁国人对礼法的坚持,说是死板教条都是在夸赞他们。

    而两国虽然民风不同,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鲁国也被齐国带坏了。在礼乐崩坏的世道之下,周礼也没能坚持下去。

    到了孔子之时,孔子就认为国已失礼,求诸于野了。认为野民的文化更近周礼本意,甚至要跑到海滨跟东夷人过原始生活。

    因为齐国这个“子以母贵”的传统,小白的母亲又曾有宠于僖公,所以他和年长的公子纠都有人支持。

    虽然齐襄公还有个亲生儿子公子季。但齐季跑到了楚国,本身远离祖国,襄公最后虽然被杀,但已大失人望,没人再愿意让他儿子再当齐侯。

    只能在剩下的僖公公子里选择了。二选一,是该选公子纠呢?还是小白呢?一帮贵族们吵吵嚷嚷,纷纷发表意见。

    一边说:“公子纠年长,按礼法应立为君。”

    另一边开始反驳了:“公子小白的母亲更受先君宠爱,国人们更以可小白。”

    另一方马上反驳:“先君去世几年了?谁还记得这件事?再说了,公子纠有鲁国为外援,鲁公地位高,咱们应听他的。”

    另一方不屑地说:“现在谁还在乎爵位高低,齐国强胜于鲁,我们为什么要听他的?”

    立年长的还是立受宠爱的,两派贵族旗鼓相当,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礼。一连吵了几天都没吵出个决定来。

    而作为公族领头的国c高二氏的家主则按兵不动,国夏,高傒明面上仿佛持中立态度。谁来寻求支持都不正面支持,总是左右摇摆,不做有倾向性表态。

    但在暗地里,两人已决定立小白为君,高傒已经派自己族亲高伪快马飞车直奔莒国。让小白快点起程,一定赶在公子纠国之前先回临淄。

    只要一回临淄,手握重权的高傒c国夏和一批亲近他们的贵族就可以拥立小白。即便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也可调动齐队驱逐鲁人。

    因此,每当两派中有一派占了上风时,高傒总会扶持下另一派,让他们迟迟做不出决定,好为小白征取时间。只要小白一入临淄,他们的争吵就没有意义了。只能默认先来的那个人继位。

    所以高伪飞马赶往莒国,去通知小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