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三日谈(中)(第2/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国君的权利,是希望让管仲在自己与那些人之间形成个缓冲。万一有脑子坏了的贵族硬是不交权,不至于引发国君和贵族正面较量。

    否则,“官山海”什么的办法小白又不是不知道,还用专等着管仲来干?这也是后世那些皇帝喜欢让自己手下干事而非自己下场的原因。事成了功劳归我,事败则你来背锅,恩出于上,过诿于下嘛!

    所以小白马上赞同了,说:

    “官山海?好办法,征税于民不如寓税于价啊!夷吾你真可谓是上天赐予寡人治理齐国的人才!”

    虽然小白表现出一幅我被你说服了的表情,但管仲心中总感到怪怪的,似乎小白早有豫料的样子。就比如那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后世人眼里没什么,这是政治正确。但在现在这春秋时代,估计有一大半国君不会认同。在他们眼中身为国君的自己才是国家安定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这话听在有贵族的耳朵中,可就更不是那么回事了,明明贵族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嘛。国君也不过是贵族阶层里的地位最高的一个成员。

    至于庶民,分封制下的贵族和庶民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阶级,一个是永远是统治者,一个永远被统治着。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庶民向上的途径被永远断绝,绝无一条通道在这两个阶层之间。

    由于这种做法时间久了,贵族们早把祖先过去的勇武仁慈丢到身后,他们只关注于如何更好地压榨手下的农奴。

    百姓富足只说明压榨的本事不够,一个合格的庶民就应该身无余财,只能保证饿不死就行了。

    在高一级人士的眼中,底层的人比牲口强不到哪儿去,甚至还不如牲口呢!毕竟牲口只需喂草料,你见过哪个畜牲干活要钱吗?

    这种制度明显不合理,但他偏偏存在着,因为在这个年代里生产力太弱后,庶民的见识太少。由于私学不兴,官学荒废,知识垄断在贵族手里,这时的底层人民说好听的叫憨厚朴实,说不好听点就叫愚昧。不单单平民如此,有点见识的士人的认知水平也比这好不了多少。

    史记的刺客列传里记载了不少义士,都是上位者用一点恩惠就能让人效死卖命。其实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命似乎真是不值钱。这年代即便是收买有才能的人,也不用付出多少成本。对于庶农来讲,只要有一点点好处就能安抚人们心中的不满。

    但是这一点点好处到底要不要施予,可就只有看贵族的脸色了。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自己领民逃亡,就知道贵族们的下限是有多么的低。

    农夫辛苦耕耘一年,从田地里得到的东西仅供家人饿不死。除了缴纳军赋田赋,还要去服徭役,这样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要知道即便是在桓公称霸的齐国,也是有人大规模逃避劳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