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铁犁牛耕(求收藏)(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收祭典之后,民间的庆祝活动还没走向尾声,临淄的街头巷尾仍然是一片快活的气氛。普通人们都在趁着寒冬到来之前,制作衣裳,修整房屋,储备柴禾,以应对即将到来冬天。

    不过,对于普通的农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农事已然结束,可以在冬季劳役之前先歇一歇了。至于君主会不会大发慈悲,不再征发徭役,没人会有这种愚蠢的想法。这个时代人人都觉得君主征发徭役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儿,会有抱怨,会有逃避,却不认为会没有徭役。

    身为平民的农夫们在国君没有大规模征发徭役时可以在家忙活自己的小日子。但作为国君的小白在这些日子里可没闲着,除了要主持和参加必要的秋狩和祭祀,小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和宁戚一起试验新式农具和应用新的耕作方法上了。

    所谓的新式农具,便是小白命冶利制造的铁农具了,有耒耜,有铁锹,有锄有都是用铁制作的头,木制的柄。还有按照马犁所制的铁犁具,也被制作了数种,打算先试验一下,等到明年春天就向全国推广。

    而新式的耕作方法,其实更加简单,只不过是使用铁犁牛耕,施粪肥田,兴修水利,连年耕作。这是中国后世两千多年里间未曾改变的精耕细作,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维护了中华这个农耕文明自身的稳定。

    此时的土地轮作很大程度上是土壤的肥力跟不上,所以才要休耕,要种植菽豆来肥田。当然也有因为劳动力不充足,农具不够先进,难以种植收茯全部的耕地的因素在里面。而用铁犁牛耕便可以让这部分沉睡时土地能够耕作起来,施粪肥田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兴修水利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增产的潜力。

    现下秋收已过,正好到了修整田地,准备种植冬小麦的时候了。对于小白来说,前世用面粉做的馒头包子,面条烙饼,大麦所酿的啤酒,种种美食都在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中,提醒着小白注意麦子的作用。

    小麦大麦传入中国距此时至少有千年历史了,小麦现在也已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粟和黍的第三号粮食作物。相较于黍米粟谷,小麦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比如,制成面粉有较好的口感,只要水肥跟得上就会有相对较高的产量,等等。除此之外,冬小麦成熟的时间还较早,可以帮人们度过秋收前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成为合适的救荒粮食作物。

    前世里小麦一直是世界上的主流粮食作物,和水稻c玉米一起三分天下。中国北方也一直是小麦的主产区,气候条件还是很利于小麦生长的,前世临淄这地方还算小麦的优质产区呢!现在的气候和前世比较起来要稍暖和一些,但总体上相差不大,不去种植小麦简直是浪费呀!

    小麦虽成为此时排名第三的粮食作物,但实际种植中小麦的占比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人们主要是用陶罐煮饭,小麦有层厚厚的麦皮很难脱去,与黍粟比起来更不易熟,如果不去仔细咀嚼便咽下去,很容易消化不了直接拉出来。

    而要将小麦磨粉之后再制作食物,就又要说到此时小麦的一个缺点:由于驯化时间较短,有些小麦一旦磨成麦粉会又粘又黏,不是很好吃。而且磨粉用的石磨也是一件不小的麻烦,石头虽不值钱,但制作石磨却没称手的工具时真是费神费力,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的起的。

    所以此时的小麦大麦都有人种,但都不算主流的粮食作物。而粟耐旱耐瘠,粟米只要用杵臼椿去谷壳,便可以食用。小麦对水肥要求甚高,在没有足够的水利设施时,小麦的产量也不比黍粟高到哪儿去。

    所以此时的小麦更多作为一种救荒的粮食,是粟菽的补充。就连小白也不指望能立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让齐国的人民不再吃粟米,改吃小麦,这明显做不到。

    只不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也不是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