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冬烝(第2/3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钟磬齐鸣,仪式宣告开始,小白站在那些巨大的鼎器之间,观赏上面的铭文,赞讼祖先的功业。由于在鼎上的铭文要为先祖讳,所以说得都是些好话,小白对这些祖先的光荣事迹也没什么想法,倒是钟鼎上铭刻的这些金文令小白心中一亮。

    此时通行于列国的文字主要是采用西周史官史籀所写的《史籀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篆。大篆本身便是将当时的文字给规范化和复杂化的产物,与同时期的金文务求精简,以方便镌刻的想法截然不同。

    虽然小白也比较认可史籀这种将文字相统一的作为,但内心里仍在忍不住地想,史籀所书的极其复杂的大篆会不会是为了将知识和文化垄断在上层,不让下层接触呢?毕竟人要学习复杂的大篆要比简易的金文花费更长时间,也在无形中划分出了门槛。

    后世里诸国的文字都在不断简化之中,而秦定于天下。秦国那从西周大篆里传承下来的文字也便被人称为小篆,后来又推广了更为便利的隶书。

    但在此时的小白看来,虽然金文的规范化不足,但它明显更加简单c易于学习和书写。当然小白也不是要去推广金文,有后世更为规范,同样简洁的简体字在干吗去用金文呀!不过有了金文这个参照在此,小白变更书写方体便更有底气了。在以往,小白还在担忧简体汉字会不会引发众人的反对,但现在不是有了同样简易的金文吗?我再发明更规范的简易字体也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在小白观看钟鼎上的铭文,一边在思考文字改革的大业,祭祀的人们已经去迎接皇尸了。皇尸代表着的是死去的先君,就和后世里讲迷信的人去请个大神差不多,扮演代表先君的皇尸的人是齐国公族里小白的下一辈,名叫公孙艺。

    迎接皇尸都是由臣下代劳,出于礼法的考虑,小白作为国君不能到门外亲自迎接自己的下臣。而一旦皇尸进入了太庙门中,公孙艺便由人转变为神,就轮到小白向他献礼了。祭祀的仪式每个季节都差不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奉献祭品,有裸礼,荐血腥,荐熟,馈食等;一个是歌唱演奏;另一个是乐舞表演。

    在奉献祭品给祖先享用的仪式上,各种祭品都要齐备。在编钟轻鸣,石磬和声之间,小白作为国君先手持玉圭向皇尸行裸(guan)礼,也就是以酒来献给皇尸,皇尸小尝一口,再祭洒于地,如是者两次。

    然后再由大宗伯上前来行裸礼,大宗伯手持玉璋。随后小白要取牛的肝脏请皇尸品尝,这叫荐血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食。这个举动被认为是讨取皇尸的欢心,人们认为皇尸便代表着祖先,讨取皇尸的欢心就和人孝敬祖宗一样。

    随后的活动便是唱歌演奏乐曲了。虽然平日不受小白待见,但礼乐制度中的大雅之乐本就是为此时而制定的,正是适合在此时演奏。诗经里金石之音,管弦之声在太庙里传得很远,声音清雅而悠长。

    在演唱完诗歌之后便是舞蹈,舞蹈便是“武蹈”,是执干戚而舞。小白一手执涂着红漆的盾牌,一手执玉制的斧钺,和一群大夫们在祖先的神灵面前献上自己的舞蹈,展示君臣之间的和谐。

    在各种仪式完毕之后便是吃祭品了,所有人都吃点神明享用过的食物,以此希望能有福报。但在食用时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等级顺序下来:

    首先便是由代表先君的皇尸先吃,他享用完了再由小白和国子c高子c鲍叔牙三个卿一块吃;国君与卿吃完由八个大夫再上前来吃剩下的;大夫吃完由十六个士再吃,士吃完的分给地位更低的厨师,乐师,阁人等人。地位从高到低,以显示阶级森严,但人人有份,以彰显恩德泽于贱庶。

    除了这些仪式之外,本次祭祀最重要的便是进爵加禄了,除了前几次因作战立功之人需要进行封赏,小白还要在今天任命自己的宰相,因此这个环节备受人们瞩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