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宰相(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冬祭之时,正是礼法上要求加官进爵的时候,小白早就打算将管仲的职务确定下来。当初在鲍叔牙劝说小白赦免管仲的时候就说过,管仲这个人是大才,是能真正变革这个国家的人。虽然小白自认为从后世来的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能力也决不会输给他。但改革是需要触动旧的制度的,要是没有一个替自己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小白就只能赤膊上阵了。

    本来在见到宁戚之后小白也在犹豫过,因为宁戚所言的强国之策正是依靠发展农耕而强齐,这种重农的思想让小白想到了战国时的“耕战”之法。小白也在想着能不能扶持宁戚,学一下商鞅变法,让他在自己的支持下担任一下相邦试一试呢?

    小白也曾为这个想法而动心过,但旋即又熄灭了这个心思。在礼乐制度尚未完全崩坏的春秋时代,在没有下层广泛支持的情况下,去贸然实行幅度如此之大的变法,这之间的风险足以将小白送上断头台!可别以为这年代的贵族传承了几百世便会腐朽衰败,坐以待毙,这些有兵有粮有地盘的贵族们在被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决不会束手就禽。

    管仲在春秋齐国首先变法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齐国的内乱造成的国力下降,连一向作为齐国小弟的谭国都敢无视齐国,鲁国敢和齐国正面对抗,这就说明齐国的衰弱连小国都看出来了。

    国际地位的下降势必会使得贵族和国人不满,所以历史上的小白才会在继位之后第二年春天便去进攻鲁国,为的就是通过战争来树立威望。但很可惜,他的努力失败了,这就加剧了齐国面临的危机。

    其次,内乱和战争失败引起了财政危机。一个国君的死有多耗财力?能消耗掉他生前财富的三分之一。一次战败要损失多少财力?参考下鲁国在干时的战败,鲁国人丢下了几百匹马,百余辆车,兵甲数以千计。若非鲁国是个大国,单单这样的损失就足以让一个小国财政破产。鲁国人之所以现在还敢对抗齐国,无外乎是他们祖宗留下的家底厚,还能撑得住这种对抗。而历史上的齐国在内乱之后又大败,损失的铜器兵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富,无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穷则思变,齐国要想变强就不得不改变,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齐桓公小白大胆支持了管仲,这也是管仲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商业上的原因。管仲的改革在制度上虽然加强了中央的集权,但却没触及齐国最根本的世卿世禄制度。由于没有更深层次的变革,所以齐国的霸业一世而衰,大好的先机也被白白浪费了。

    尽管管仲的变法并不彻底,也没能全方面的彻底改变齐国,但我们也不应轻视管仲首先变法的勇气。

    历来的传统和旧习就如同一条地上悬河,在高位上运行却有决堤崩溃的危险。变法便是去强行改变这条河流的流向,使他另走一条新的河道。

    若能变法成功,还能将河水约束在新的河道里,不会给两岸的人民造成什么损失。若变法失败,大河之水便会泛滥,大堤崩溃,黎民受难将再所难免。

    所以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名臣们在大堤上修修补补的多,敢变法让大河改道的少。每一个变法之人都是在洪水蹈天的阴影下进行的,非有大勇气大毅力之人而不可。

    管仲的变法是一个先行者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所走出的大胆一步。换了另一个人能够完成这个使命吗?小白不敢去赌,更何况管仲还有另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除了小白之外,管仲至少还能得到鲍叔牙的鼎力支持,别人能吗?

    所以最终小白选择了管仲来执掌国政,但管仲到底要被授予什么职务,给予何种地位都需要他还和鲍叔牙c高傒等人一起商议。

    世卿制度之下的官爵不分,有什么爵位便给什么官职。但爵位却不是按照能力来的,更多的是靠血统和祖辈的功劳。管仲要想从一个士直接拨举为卿在各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