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千耦其耘(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齐国今年的春耕开始了,在临淄附近的公田里,像过去那种千耦其耘的场景在今年已经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用牛马牲畜拉犁的方式来翻耕土地。用畜力来耕田取代了人力来耕作田土,这种动力上的进步,无疑使生产力得到了一次飞跃式的发展。

    齐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这个时代并不算低,只是因地多盐卤,这先天上的不足使齐国的种植业不甚发达。与鲁国汶上田地的产出相比,齐国田地的单产量无疑是差了一筹,齐国在粮食的总产出上也逊于鲁国。

    但无论鲁国土地的先天条件有多好,也不管鲁国的农夫们有多么勤劳,鲁国人现在还是在使用青铜或木石所制的农具。这种弱后的生产工具是注定比不上已经开始大规模用上铁器的齐国人的,更何况齐国人现在还有了铁犁和耧车这些更先进的农具。

    牛耕和耧车本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先进高效的农具,这种农具在耕地面积小时优势并不明显。但在这地广人稀的春秋时代,齐国人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要比现代多十倍,一人拥有十亩地并不在话下。在劳动力不充足,而耕地面积大的情况下,使用铁犁耧车可以使齐国的一个农夫耕耘更多的土地,也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来。

    现在的齐国粮食总产量不高,除了没有良种肥料和耕作技术,有很大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农田。没错,没有足够的农田才是齐国粮食总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只是没有农田不是因为齐国没有土地,而是齐国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垦荒地c改造沼泽。

    在春秋时代,要想将一块荒芜的土地开垦成农田并不是件容易事。在诗经里就有周人开垦田地的描写,那其中有个词叫千耦其耘,千耦其耘不是上千人一起开垦,只是说有大量的人在一起开垦荒地。

    在开荒垦田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c土壤深厚肥沃的地方烧荒,也就是将地里的荒草權木c树木树林给砍伐焚烧。将土地里的树根草根全部清理干净之后,就要用青铜所制的耒耜来翻耕一遍土地,在负出了大量体力劳动之后,才能得到了一块可以耕作粮食的农田。

    要想完成这样一个开荒的过程,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没有多人合作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因为农具的落后,才需要古人更加团结才能生存,这这也是井田制的形成原因。而在铁制农具的价柃可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负担的起之后,人们拥有了独自开荒的能力,这使得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生根发芽。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以家庭为单位的c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一直顽强的存在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的这种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的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养活了大量人口,创造了辉煌文明而其缺点就是太过稳定,乃至禁锢了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里,失去了独立进化到工业时代的可能。

    单以农业生产而论,西方在1世纪的单产仍远逊于同期东方的精耕细作下的单产水平。但如果要以生产效率而论,一个从事农业的西方家庭所能养活的人口,却远胜同期东方进行精耕细作的家庭。出现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西方开始大量使用牛马耕作,而此时的东方反而退化到人力时代了。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可能是“一夫而挟五口,一头耕牛百亩田”这样的生产模式。但这种耕作方式在土地充足时还能得到普及,在人多地少的封建时代后期反而不能施行了。

    即使是用耕牛来进行生产,至少要有足够的粮草土地喂养耕牛,也要有足够的农田来供牛施展,否则便不划算了。而在明清时期,人口开始大规模增涨,用人力拉犁耕田的成本开始低于耕牛,于是人力便代替了牛马,成为了生产上的动力源。

    现在是春秋时代,黄河流域的人口还不超过千万人,农业生产上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