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建城济南(下)(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下旬,城市的大致雏形已经显露了出来,整座新城中的那些重要建筑,已经接近完工了。像小白的那处宫殿,以及附属的仓廪和未来的官吏贵族居住区,已经粗粗完成了。而较远处的那些工坊,还停留在纸面上,等着曰后规划建设,只有筑城的民夫们,正在将他们在这几个月来居住的草篷改建为房舍,也就是未来的居住区了。

    整座城池规模虽不大,但麻雀虽五脏俱全,有小白的行宫和府库,有官吏们将来居住的行政区,有尚未建设的工坊,有已经建成的封闭的市肆,有供城中吏民和军队集结的校场,有尚在建设中的呈格子状的居住区。整座城市便是按照一个小国的标准建设的,只是考虑到这座城市那位于边疆和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地位,便在规划中多加了一些有关军事和商业的功能。

    军事上的功能无需多言,早期的城市本来就是军事功能占主导,每一座城都更像是一个殖民据点,至于城市便是一座堡垒,是统治这片土地的行政中心。至于因人口聚集而发展起来的工商业,那不过是城市发展的副产品,无论是为这个地区提供手工业产品的工坊,还是因人口聚集而发展起来的商业,都需要为军事需要而让步。

    济南这座城也不例外,小白之所以要在这个地方营建一座城市,除了要占住这个地区,防止来自西方北方的狄人占领这里,消除掉在他们发展壮大之后会对齐国造成的威胁。还有要将此地建设成齐国西出中原的一个基地的打算,毕竟这里是齐国所能控制的最西方,只要在此派驻军队,好好经营几年,势必将成为齐国进攻的出发地。

    而要想将这里当成齐国西出的一个前进基地,为西出的齐军提供后勤保障,单单建设一座空城,是没什么大作用的。一个合格的前进基地,必须要为军队提供物资和粮草,而这些都需要附近有发达的农业和商业,否则只是一座军事保垒的话,要维持起来花费也太大了。

    所以城市建设起来了还必须有人口,除了从齐国本土移民和驻军之外,从本地吸纳一些人口也是个好的主意。只可惜这个地方屡遭水患,又被狄人给肆虐了一段时间,使得本地的人口中只有不多的野人,靠他们显然是撑不起一座城市的。看上去小白似乎只有从临淄或谭城这些地方强制迁移人口了,但齐国本土人口仍然不足,哪里有更多人口来开发这里呢?

    “鲍叔,你说一个城邑是怎么聚集起那么多人口的?”在鲍叔牙略带忧虑的向小白提出,新的城市里可能会因人口不足,而空荡荡的变作“鬼城”,小白笑着问道。然后又不待鲍叔牙思考,小白又自行回答道:

    “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附近有大量农田,农田里可以产出大量粮食,养活更多人从事工业和商业,慢慢的便会在那里出现用于交换剩余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最终变成一座城市,这种可以说是农业型城市,古时的城市莫不是也此建立的。

    二是此地虽无大片农田,但有铜铁等矿产,想要开釆矿山,势必会聚集大量人口,若是由一群国人开采铸冶的话,也能形成城市,当然若是群奴隶便又另说,这可以算是因资源而兴。这种情况虽少,但各国城市皆靠近山脉的,便是为了获得山中矿产。

    三是此地居于水陆之要冲,有水陆两道可以沟涌南北,连接东西,迎接四方之商旅,转运四方的货物,商旅货物云集,自然便能发展为城市,这可称得上因商而兴。像临淄本身虽不产鱼盐,但鱼盐皆须汇集于临淄之后,再转卖于四方,便是这个道理。

    济南之地本身虽不产什么货物,但正处在临淄通向成周的道路上,又有济水可以与上游往来,堪称是水陆之要冲了,只要打通了商路,自然会有商人往来。本地虽未开田畴,产出不了多少粮食,但只要用经营,将这数百里水泊荒泽,化为米粮田并非不可能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