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2章以利争雄(第2/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偶尔雄起。但这些国家在舞台上最亮眼,但最终却让躲在雄关后面的秦国统一了天下,不得不说地利的优势帮了秦国的大忙。

    而正如现代国家的竞争样,霸业的建立便是一场国家间综合实力的大比拼。霸主国首先要有武力为后盾,军事实力不强,压制不住各国的话一切都是枉然。其次是声望,在周王封建体系里,无疑是占住了大义的国家更有优势。楚国就因为这个缘故吃了大亏,他们的每次向北扩张总是会受到北方诸侯的抱团打击,这就是周王室的作用了。

    若以上还只能算外在表现的话,内政经济方面就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了。无论哪次哪国的变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中央集权,组织起一只更强大的力量来参加大国的争雄。当列国都在变法图强,所用的手段差不多,都是互相学习,这也导致各国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各国虽文法不同,但治国之策上同小异。而秦因变法最为彻底,最后抢得了这个胜利果实,成为日后的赢家。

    所以小白在这春秋时代里也只有率先变革,才能在日后的大争之世里占住先机,而结合齐国的现实考量,小白便率先在经济上变革,以求尽快实现富国强兵。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便离不开商贸,准确的说是利用齐国掌握的盐和手工业产品对各国进行隐性剥削。此时各国对商业十分欢迎,还看不到大量商品的涌入实质上是一种倾销,会将国家的财富从暗中卷走。他们只会感觉从商业上收税更容易了,所以商贸繁荣也是他们乐见的,至于会不会导致手工业者破产,这时代的生产力还没到那个水平。

    而利用经济利益来控制一国,虽听起来不太可能,可细想却未尝不可,比如法国便是用贷款将沙俄拉入一战的,而在春秋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郑国。

    郑国因商立国,本身就对南方的货物十分依赖,也充当楚国人的中间人角色。于是在晋楚争霸中,郑虽作为姬姓国家,却在双方间左右摇摆,甚至更偏向楚人,这国然有与楚国近的原因,但商业利益也不容忽视。

    所以齐国要发展商业,不单单有经济利益在,也能用此方法拉拢一些小国作盟友,充当摇旗呐喊的角色。所以齐国的鱼盐产业要发展,济水上的交通运输业要扶持,其它的产业也要发展,说不定日后仅凭借雄厚财力,就能买个霸主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