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巨鹿形势(第1/3页)  今天开始做项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尽管楚怀王的正式认命还没有来,但是项羽这个假上将军也已经提前进入角色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发布的第一条军令竟然和那个宋义的亲信吴有才有关。

    这家伙竟然主动找到项羽,强烈要求让他负责督造船只一事,项羽一想渡河的船确实不够,再加上宋义的人马也需要安抚就同意了。

    另外,全军上下都接到了项羽的战备通知,只等上将军任命一到就立刻发兵,和宋义的畏战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楚军上下也是军心振奋。

    项羽不能不急,宋义挂了,援救巨鹿的担子自然压到了他的肩上,各路诸侯军暂时是别想指望了,所以项羽只能用手上的十万楚军和剩余的赵军面对四十万秦军精锐,越早出兵赵军残存的战力越强。

    讲真,楚军在安阳停留这四十多天也并非一无是处,宋义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侦查敌情,巨鹿各方军队的动向尽在楚军掌握之中。

    赵国兵败邯郸之后,赵王歇和相国张耳逃进巨鹿城中,由赵将李齐率三万余人把守城池。大将陈余率领残部六万余人驻扎在巨鹿城北,不敢与秦军交战。

    燕c韩c魏等诸侯军在陈余大军的旁边高筑壁垒,齐国的真正主宰田荣因为和赵国关系闹得很僵,又因和宋义暗中交易之事未定,故此大军一直停留在齐国济北,并没有前往赵国的意思。

    秦军方面,王离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巨鹿东北,一来牵制北面的陈余和各路诸侯军队,二来防范东边的齐国从平原津渡口或者从漳水逆流而上增援巨鹿赵军。

    章邯的三十万刑徒大军留守棘原大粮仓五万,二万负责运粮,另有八万由董翳率领围攻巨鹿城。

    章邯和司马欣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巨鹿之南居中策应,防范楚军和齐军的同时还可以保护运粮甬道,修造攻城器械,并且随时替换攻城疲劳的军队。

    另外,还有五万兵马防守白马津c馆陶和平原津三个黄河渡口,同时监视楚军和齐军的动向。

    其中白马津因为是秦军重要的运粮渡口,所以守军最多,约有两万五千人。

    馆陶距离巨鹿和安阳最近,防守兵力次之,约有两万。

    平原津远在齐国境内,距离安阳和巨鹿都很远,防守兵力最少,只有五千,但是王离的骑兵部队也可以快速增援。

    项羽对照着地图看完一卷卷的战报,顿觉头大如斗,尼玛,这章邯排兵布阵也太厉害了吧?

    且不说进攻方面如何,单单是这防守就够楚军头疼的了,想过黄河都不容易啊。

    古代这小木船不比现代的登陆舰艇和两栖坦克,而且也没有舰炮和空军掩护,在水里那就是靶子。更关键的是秦国的水军实力极强,怕是没等楚军靠岸,小船就已经翻了。

    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的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黄河岸边,另一种是巨鹿旁边的漳水。

    不管是在哪,破釜沉舟都是渡完黄河之后的事了,也就是说项羽过黄河并没费什么力气,可是他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章邯的五万守军可不是摆设啊。

    这三个渡口平原津最容易夺取,但也就只能是让楚军顺利渡过黄河,战略意义几乎没有。

    若是十万楚军都从平原津渡河,章邯不可能没准备,十万人渡过黄河的时间足够章邯调兵遣将了,双方的大决战也将在楚军渡河之后展开。

    届时楚军不仅要破釜沉舟,而且还要背水一战,同时面对章邯和王离两路大军,稍有差池就全军覆没了。

    馆陶比平原津难打得多,但是战略意义也就仅在于离巨鹿和白马津都比较近,也正是因为如此,馆陶其实也不好打,两万守军加上秦军水师协防,再加上巨鹿秦军的增援,楚军要是能打下来还不如直接打白马津呢。

    如果夺取平原津的难度是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