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六三章 水土(第2/3页)  大明新命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动机,当下只能认为,这个时候的士大夫读书人,怕是真的不知道这种东西能在辽东种植了。

    毕竟,就算直到几百年以后,也仍然有很多没到过东北的国人认为,东北地区寒冷异常,不适合农耕呢!

    “当年徐阁老没能成功,可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并不具备的缘故吧。然则金海镇之地孤悬海外,粮草供应实在是一个难题。从闽地引种金薯,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使最后不能成功,杨某也要孤注一掷试试,方才甘心。”

    杨振自然不会因为洪承畴的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在辽东半岛推广地瓜的计划。

    当年徐光启在北方的引种试验没有成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到了北方以后,尤其是到了辽东以后,还按照南方的农时,或者在南方摸索出来的经验种植,那肯定是不成的。

    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杨振后世的经验里面,东北地瓜的种植,大多是四五月份的时候种植,九十月份的时候收获。

    而且,这还是阳历的时间。

    若是按照农历的时间计算,那大概是四月前后种,中秋节前后收,地瓜在东北的一季生长期长达四个月左右。

    就生长期过长这一点来说,的确与江南湿热之地大为不同,但对杨振来说,他是知道这一点的。

    既然知道了,那就不是问题了。

    对他来说,即便明末的气候异常,平均气温偏低一些,那大不了就改在农历五月以后种好了。

    想到这里,杨振顿时觉得,徐光启在京畿等地试种番薯没有大获成功,很可能是因为崇祯年间大明朝的历法与气候不相适应,已经严重滞后了。

    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接下来徐光启不搞农业实验,而去搞历法改革去了。

    “也好,金海伯毕竟是一片公心,这个忙,本部院不能不帮。而且,凡事总要试过,才能知道结果嘛。若金海伯能取得成功,那么将来辽西,也可以募民屯种金薯了,哈哈哈哈……”

    洪承畴见杨振不肯死心,当下也不再劝,反正对他来说,这个事情不算坏事。

    虽然他并不看好,但若杨振能够成功,那对他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至少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彼此在辽饷分配上的冲突,就会少一些了。

    洪承畴今晚约谈杨振的目的,虽然没有全部达成,但基本上不算落空,又见杨振的交换条件这么简单,心情一时大好。

    他哈哈大笑了一阵之后,说道:“也好。本部院自从及第以来,也是多年奔波在外,一直勤于王事,乃至忠孝不能两全。今番借着这个机会,派个人回去闽中一趟也好。”

    说到这里,洪承畴捋着胡子想了想,看着杨振说道:“福建巡抚萧奕辅,本部院倒也认识,稍后给他修书一封,金海伯遣人求购金薯之事,定无问题。但是,金海伯若只购金薯,而无人教种,则事必不成。”

    洪承畴说完这些话,突然转向一直袖手侍立一旁的洪承撰,说道:“闽东长乐教种金薯的陈氏父子如今可还在?”

    洪承撰见问,当即躬身答道:“回部院大人的话,那最先教种金薯的陈振龙,早已过世多年了。其子有叫陈经纶者,如今子承父业,四处教人种薯,售卖金薯种苗牟利。

    “当然了,弟从南安出来多年,如今闽中情况,却也不甚了了,一切要等派人回去,才能打听清楚。这个,部院大人现如今受命到任宁远城,也的确该写封书信回去,好叫家里族中长辈放心。”

    听见自己的族弟这么说,洪承畴点了点头,对他说道:“是啊,的确是该派个妥当人回去报个平安了!不如,干脆这样吧,为兄多写几封书信,给你一个长假,你挑几个老家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