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大潮来袭(第1/2页)  建造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钱塘大潮天下闻名。
    这海水倒流是常见景象,但如钱塘江这样浪潮层层叠叠的,仅此一处。
    故而这观潮一事,早在汉c魏c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c宋时,此风更盛。
    不过唐末以前观潮的体验并不强,钱塘潮固然壮观,然缺乏堤坝阻挡潮水,潮水会涌入河岸城中,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也是阻碍杭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海水会涌向陆地,这个时代的观潮点以凤凰山c江干县这类地势高的地方为主。
    今年钱塘大潮来得比往日迟一些。
    直到八月十八才姗姗来迟。
    江南之前因成为大唐南征北伐的粮仓,经济落后,百姓穷困,一片死气。
    近年来在李元瑷c刘仁轨的治理下,经济复苏,又因上官仪c卢照邻时不时的开诗会,两人的才气以及新颖的诗篇,刺激了江南文坛。更兼监国的李治有意无意的偏袒江南,这两年的科举,江南士子大放异彩。
    骆宾王勇夺状元头衔,顾c陆c沈c钱的子弟亦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殿试的出现,让科举的地位更进一步,也进一步的压缩寒门与世族大家的地位。
    总之近年来的科举成果给江南文坛打了一剂兴奋剂,文风盛行。
    士林文人最大的喜好莫过于聚在一处吹吹牛,写写诗,钱塘大潮这种盛景,本就不容错过。
    更何况吴王李元瑷调集兵马意图与钱塘潮神对抗,这种天下奇闻亘古未有。
    相比迷信的百姓,读书人对于鬼神之说,多是将信将疑。
    好奇心是人类的通病,得到如此劲爆消息的他们,早早的就赶到了钱塘,期待李元瑷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换做寻常人,说什么射潮,绝对会遭人耻笑。
    但李元瑷不同。
    李元瑷这三个字几乎成了奇迹的代名词了。
    困扰大唐多年的大运河,为他两年修葺功成,造福了万千运河两个的城镇。
    征伐高句丽时,辽水桥未高句丽军摧毁,粮草无法供给,还是他不用一钉,一日造桥,神乎其神。
    江南疲敝,无人敢接手此烂摊。
    还是李元瑷,轻舟下江南,只用了数年时间,用最微不足道的棉花直接让苏湖二州经济翻了五十倍。
    尽管手段不是很光彩,坑了倭国c百济,可谁在乎呢?
    泉州开海,大唐海船从南方运回了黄金c锡c铁以及各种珍稀木材。
    现在四方商人为了求得一张出海许可证,都从水泼不进的奸商转了性,开始广撒银钱,求得贤名。
    江南兴,始于李元瑷矣。
    论及行政功绩,近年来无人可比。
    对于李元瑷,江南上到官员士人,下至商贾百姓莫不信任。
    而今听闻他意图为杭州百姓与肆虐当地千百年的“潮神”对抗,更是争先敢来看热闹。
    八月十五的时候,钱塘路上已经车如水流,人如潮涌,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射潮的奇观奇闻。
    凤凰山c江干县三郎庙据满了形形色色的游人。
    李明达身份地位最是崇高,自然位于最佳的观潮点凤凰山山腰的平台上,且受兵卒护卫外人游客不得靠近。
    一大早李明达就与徐珑来到了凤凰山山腰,看着远处平静无波的钱塘江口,两人心底不由一阵紧绷。
    这些日子她们不可避免的了解了钱塘潮的可怕,亦不可避免的听闻了此前几代管理治理钱塘潮失败的例子,尽管对于李元瑷再如何有信心,亦不免为之担忧。
    她们所在的观潮台离江岸有好几百米的间距,以人类的目力根本看不清人影,极目眺望也不过是看见如蚂蚁般大小的黑点。
    突然,江堤上时不时的闪现出金闪闪的微光。
    李明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