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一章 纸上谈兵乱纷纷(第1/2页)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立在晋国算不得什么名士,但在匈奴这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地位。

    由于投奔刘渊稍早一些,文立甚至还排在崔游的前面。

    这一次,文立也是冥思苦想,终于从脑海的深处,挖出了沙盘和联晋两大计谋,特别是后一个联晋的主张,可以说深得苏秦合纵的精髓。

    一家打不过,那就两家合力,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赵广。

    这一建议让刘渊沉郁的心情为之一振,这几年来,他虽然被赵广压制的很惨,匈奴诸部也死伤甚多,但也托了赵广的福。

    由于刘豹早早被杀,他刘渊才得以年纪轻轻就登上大单于的位置。

    不过,也有他刘渊更惨的倒霉鬼,比如晋国皇帝司马炎。

    要说起吃败仗,他刘渊只有固原、蒲阪二次,而司马炎则连续的打败仗,并且丢掉了大半个巴蜀、整个关中、凉州半壁,还有新城三郡。

    这世上有谁比他刘渊更恨赵广,估计就只有司马炎了。

    至于南方的吴主孙皓,虽然西陵被赵广夺了去,但本身西陵是步家的,他孙皓只占了个名义,实际上也没失去什么。

    更重要的是,西陵被新汉占了之后,汉、吴之间的贸易方便了许多,吴国的许多东西只要运到西陵,就能换回蜀锦等精美的织物,让孙皓很是高兴。

    宫中美人越来越多,赏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一般性的物品也不能搏美人一笑,只有来自异国的东西才能让人感到新奇。

    文立站在外交的高度,献出联晋的主张,立时得到刘渊、刘宣等人的高度肯定,出使洛阳的差使,也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文立身上。

    这一次,文立的身份也大不一样:汉国黄门侍郎,五品官职。

    虽不能说荣归故里,但也足够文立在洛阳的一众清淡玄学的好友那里炫耀的了。

    ——

    洛阳。

    在两个汉国开战之后,晋国朝堂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终于到来了。

    赵广、刘渊打的不可开交,新汉这边出动了将兵五万,再加上辅兵十五万,匈奴汉国那边也有七、八万控弦之士,要是双方打下来死个四、五万人,那对于晋国来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两个汉国打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双方都死伤惨重,最后晋国方面出动大军西破新汉,北破匈奴汗国,坐收渔翁之利。

    次一点的结果,当然是赵广被打败,那晋国大军就可以直接进攻潼关,一举收复关中失地,然后再兵发巴蜀,灭亡新汉。

    至于刘渊那边实力增强,也不用太过惧怕,匈奴的北方,还有鲜卑可以牵制,到时候二胡相争,晋国又可以趁机从中挑拔,再次坐山观虎斗。

    最差的结果,就是刘渊不敌,被赵广一下子击败,那样的话,新汉的地盘从关中又扩张到了河东、并州等地,黄河天险自此不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汉军接下来可以通过太行八径,进攻晋国的冀州、幽州后方。

    不过,晋国上下对平阳之战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样,认为随着补给线的拉长,赵广以往内线作战的优势不复存在。

    纵算有些个人神勇的表现,在多达数万将士撕杀的战场上,也显现不出多少影响力来。

    不得不说,清淡误国这句成语,对晋国朝野非常的适用,洛阳城中,随着两汉战事的加剧,纸上谈兵的人也越来越多。

    等到文立进城,与何邵、阮咸、潘岳等好友一叙,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如何击败赵广,反正几乎所有人都将赵广视为对手?

    为什么没有多少人选择刘渊,原因很简单。

    一是刘渊在洛阳求学过,玄学上虽然不甚精通,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