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初入汉末显才能;建立根基吾为皇 第8章 汉代兵制(第1/2页)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家伙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张亮也听明白了。

    原来颍川郡 有17个县,郡守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城里。

    除了阳翟县外还有阳城、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这十六个县。

    而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来计算的。

    最基础的单位为伍,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

    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

    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

    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

    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

    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

    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整个汉王朝除了边塞县城分布3000——5000不等的兵力外。内地郡县的的郡国兵其实不多。

    就拿颍川郡来说,整个颍川郡一共有一个营(2000人)的官兵。一个郡还不如边塞一个县兵力多。

    郡守治所阳翟县有两个部(800人)的官兵,一部(400人)防守,一部(400人)机动,两部轮番交替。剩下三个部(1200人)的官兵分布在其他16个县,根据县城大小分别分布一个屯(100人)或一个队(50人)的官兵。

    原来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刘秀改革军制,取消郡县正 卒轮流上制度,兵员以招募为主。汉初,民17岁博籍(登记),成为具有兵役义务的待役人员,称 为“正”。“正”20或23岁起役.轮流应征,服现役两年。 一 年在本郡 为材官或骑士、楼船了;一年赴京师当卫士,或到边郡充戍卒(一说在 本郡为材官、骑士、楼船,是正卒;卫士、戊卒为同样性质的服役,均 不是正卒。前者系兵役,后者系摇役)。“正”不服役时,为预备役兵 员,遇有战事,须随时应征,到60或56岁止。应役年限内的免役, 分为复身(本人免役)、夏家(全家免役)两种。凡有一定军功、资历、 爵位者,饲养、捐献军马或粮食、钱币达到一定数量者,朝廷礼遇的 功臣子孙、学者、高龄者,男子身高不足规定尺寸(6.2尺以上)者, 均可免役。

    所以整个东汉时期,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征兵制亦被废止。募兵制 盛行的结果是,国家以钱征集兵员,加重财政负担;一批农民长期 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 员,演变成私家部曲,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 方便。

    等到了东汉末年,各种训练制度废弛,地 方兵、京师兵皆无训练,战斗力明显下降。武器装备是战争的工具,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张亮心想:怪不得黄巾军刚开始时势如破竹,几个月的时间拿下了大半个中原。原来不是黄巾军太强悍了,而是县城里人官兵太少了。

    可叹自己刚开始,还觉得黄巾起义的失败,是因为张角分兵取各州郡的决策呢。

    看来张角的策略是没问题的,那黄巾军失败的问题就只能是唐周告密了。正是因为唐周的告密,逼得张角还没做好准备就提前起事了,使得各渠帅们没及时将地盘连成一块,被朝廷挨个拔除了。

    想到这里张亮说道:“县城这么少的兵力,要是有人造反,不是很容易吗?”

    众人:“……”

    你这孩子咋张口造反,闭口造反呢?

    张三爷说道:“四十年前,泰山郡还真有过叛乱。那时我和你现在差不多大,所以记得清楚。

    当时有一伙盗匪常年盘踞在泰山地区叛乱,而当时泰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