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9【走出闺阁】(第2/3页)  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早的铸币机构便是江西宝泉局铸币地址位于铅山永平镇。由于永平铜矿开采过度德行铜矿距离太远又在山中从明中期就渐渐不铸钱了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才重新开采。
    只要赵瀚占领铅山县、德兴县铸造铜钱肯定不缺原料。
    甚至江西还有大型井盐矿可惜埋藏太深需要现代勘探技术去发现导致江西在古代无法自行产盐。
    ……
    在吉安府住下的第五天赵贞芳就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找费如梅两个小姑娘结伴前往城北郊上学。
    几十年前由于白鹭洲书院被洪水毁坏校址迁到城南的仁寿寺。仁寿寺校址再改为庐陵县学白鹭洲书院又搬去城北郊。当白鹭洲书院重建之后城北郊的学校就改为私塾现在则改为女校。
    赵瀚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女童也必须去上学这让士绅们颇为不满。
    虽然只是孩童可男女授受不亲。
    而且义务教育太扯淡教学内容特别粗浅老师质量也稂莠不齐。特别是许多乡村学校老师竟然是童生四书五经都不过关只能让学生识字兼学会算术。
    于是有士绅请求他们自己集资组建女校不用官府掏一分钱。
    这种好事儿赵瀚自然答应只有一个要求删改《女四书》里的部分内容!
    比如《女诫》的第一篇就被赵瀚改得面目全非。
    《卑弱篇》改为《坤德篇》“明其卑弱主下人也”这种混账语句改成“为妇之德持家有道”。生女儿摆在床下教导生儿子放在床上教导这类尊卑东西全部删除!弄璋弄瓦也全部删掉!
    赵瀚直接给《女诫》作了一篇序言写道:
    “一国之兴盛在其民一家之兴盛在其人欲立国家先立人民。欲立人民当兴教化。为人母者教之始也不可不察……”
    士绅们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让女儿在学校读新版《女诫》回家之后再学旧版《女诫》。
    迎春和冬福已经恢复自由之身但依旧在娄氏那里做女佣。
    她们领着两个小姑娘前去城北女校报名读书。
    一路上赵贞芳和费如梅叽叽喳喳看到啥都觉得新鲜稀奇主要是对上学这种事充满幻想。
    迎春则低声对冬福说:“三月三配亲你去不去?”
    “我才不去羞死人了。”冬福红着脸说。
    迎春笑道:“我要去看看我都二十三了比你大一岁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
    冬福调侃道:“你就是想汉子了。”
    “想汉子就想汉子”迎春满脸笑容“便是留在铅山也该许婆家了。来瀚哥儿这里还不用做家奴找个军官嫁了说不定生儿子也能当官。这种好事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冬福颇为心动却嘴硬道:“我不嫁人夫人待我好一辈子都伺候夫人。”
    走了一路冬福突然问道:“配亲是啥啊?”
    “你没听说吗?”迎春解释道“每年三月三当兵的都要放假没成婚的由宣教官组织配亲会。未嫁女子皆可报名参加便是寡妇都可以。先让女儿家挑选中意者若是男子也愿意便可到郊外集体踏青。踏青回来还没反悔这桩婚事就算成了。”
    冬福红着脸说:“啊呀那可真羞人未婚男女去踏青岂非不顾男女之嫌?”
    迎春笑道:“又不是让你私自幽会那天好多人一起踏青呢。”
    “这事你听谁说的?”冬福好奇道。
    迎春说道:“如鹤少爷院里那个叫杨菜的女佣所讲。她说自己去年没好意思报名另一个女佣便报名了嫁了个年轻军官。那军官还读过几年书呢嫁过去便辞工了婆家给掏了一笔违约银听说现在都快生孩子了。”
    “那当兵的肯定是大官违约银子都付得起。”冬福说道。
    迎春笑道:“人家立大功了赏的银子。”
    “倒也好福气。”冬福有些羡慕。
    “你去不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