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七章 治国理论(第1/3页)  锦衣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玩乐结束又到了工作时间。
    在朱浩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朱四还保持了在王府时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作风玩就是玩并不会耽误学习和工作自律方面也一如既往但想要让权力不受控的皇帝表现始终如此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登基之初前几年对抗杨廷和等顽固派老臣时朱四这种自律很有必要。
    趁着批阅奏疏前朱浩向朱四讲了有关找苏熙贵联合商贾开钱庄、银号之事并给他讲解了以金融业来掌控朝廷财源的重要性。
    朱四不解地问道:“既然开钱庄那么重要那干脆让朝廷来经营就行了为什么要找商贾?他们可信吗?”
    旁边张左和唐寅都是作为下手帮忙整理奏疏说白了就是没重点内容的奏疏由他们挑选后交给张左以司礼监的名义批红张左现在等于是同时兼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两项重要权力。
    听了朱浩和新皇的对话他们也都望向朱浩想听听朱浩的解释。
    朱浩摇头:“有两条风险。第一条在于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参与到与民争利的事情中这是儒家思想最为抵触的一点想以朝廷的名义参与其中会遭遇到朝臣的阻力。这是政策风险。”
    张左在旁道:“是啊陛下现在莫说是朝廷就连王府想要开个商号做点生意那帮大臣都不允许闻听一点风声就要上疏弹劾朝廷可不能带头开此先河。之前皇庄不都让杨阁老给解散了?”
    朱四道:“那意思是说前面那位……已经想到了赚钱之事?”
    朱浩笑道:“先皇不但想到了要赚钱还发展出很多皇庄、商号委派很多人为其打理虽然收获不多……毕竟下面的人一心贪赃枉法真正给朝廷和内库带来的利益微乎其微但不能说其没有考虑到开源这一点。”
    朱四点了点头:“可惜啊我那堂兄只懂得开源不懂得节流而且他开源的水平着实不高。”
    听到皇帝对武宗的评价在场人等不由会心一笑。
    朱浩道:“朝廷出面还存在个风险那就是信誉度不高民间不愿意接受。”
    这下朱四不解了:“朝廷的信誉都不高?那有什么比朝廷更值得信任?”
    朱浩摇头:“陛下要明白没有任何权力能监督和制约朝廷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政策风险朝廷可以突然没收民间财富而不受任何律法限制加之百姓、商贾跟朝廷间地位不对等没有人愿意把代表身家性命的钱财存放在朝廷手里。换作是你就不怕被朝廷没收辛苦所得而不归还吗?”
    朱四认真想了想虽然不想承认但还是瞪大眼点了点头。
    “其实从宋朝开始朝廷就组织发行纸币代替铜钱使用甚至本朝还发行过宝钞但结果显而易见因为价值不对等回收机制不健全朝廷以不建立对等实物而大肆滥发导致宝钞到了现在形同废纸。”
    听到这里张左急忙问道:“那朱先生那些商贾……恐怕比朝廷更不可信吧?他们做生意最奸诈了拿到别人的银子还会偿还?谁信啊!”
    朱浩道:“这就涉及到社会地位的问题。要知道会在钱庄存银子之人多数都有官府背景你觉得有了官府背书之人存银子时会担心一群没有社会地位的商贾赖账吗?”
    “这……”
    张左本来想跟朱浩好好论上一论谁知刚上来就哑火了。
    朱四没好气地道:“听朱浩说不懂就不要装懂!”
    张左悻悻地耷拉下脑袋不敢再吭声。
    唐寅用同情的目光打量张左一眼好似在说跟朱浩这小子比拼歪门邪道的本事天下间恐怕无人能胜过他你还是别逞能了。
    朱浩继续道:“且商贾要受诚信、商誉等多重因素制约在任何世道经商都需要有诚信作为支撑所以即便无商不奸但奸的同时他们也要顾虑到商誉对自己生意的影响再加上过去二三十年徽商逐步发展成为大明商贾的中坚力量若可以将他们收编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