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赵观此来襄阳已经流露出倾向性的态度来但还是需要他明确表态。
一旦南迁变动最大的还是新都与淮南的关系。
淮王赵观见众人都盯着他看还是沉吟许久才说道:“一切都凭陛下拿主意观无不依从。”
一方面郑家最初预测淮王府极可能会强烈反对南迁也就没有派人去游说;另一方面在淮王与建继帝之间关系晦暗未明之前襄阳没有谁吃饱撑着跑去跟淮王府的人交好。
这两个因素就直接导致淮王府在襄阳虽说有耳目但对整个南迁之事所知非常有限。
朝宴之上起初听徐怀言辞赵观还怀疑这一幕是演给他看的戏但之后看郑怀忠、郑聪父子的激烈反应才意识到真正铁了心想促成南迁之事的乃是郑家而非周鹤等人。
特别是郑怀忠、郑聪父子最后的态度真要逼着他们回去死守平陆极有可能会起异心。到这时候赵观也意识到南迁已经不是考虑利弊的问题了。
见淮王明确表示赞同南迁建继帝也没有什么好迟疑的跟众人说道:“那就商议南迁之部署吧!”
建继帝话是这么说但洞察郑家用心之后意识到南迁之事势难避免之前就已经小范围的秘密讨论南迁之事。
即便向来不赞同南迁的胡楷、许蔚为尽枢密使、参政之职也都参与南迁方略的讨论。
建邺于前朝之时就已是坐拥百万人丁的大邑前朝末年更是江淮割据势力的经济政治及军事中心。
大越立朝之初为统一天下曾将建邺城摧毁建邺也一度没落但依旧是江南东路路治所在。
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建邺都是南迁新都的首选。
汴梁陷落、建继帝南下襄阳即兵马大元帅之时就考虑过要构建江淮第二道防线一直以来都极力敦促江南东路及建邺府勤练兵马以备不测。
此时江南东路除了诸州及建邺府所辖厢军外都部署司还统辖水军、步甲一万余众。
不过自赤扈人南侵以来特别是宣威军的溃灭襄阳众人都深刻意识到一支兵马没有经验丰富的将领统率没有一批勇于作战的军将武吏充当骨干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足以支撑起淮南背后的沿江防线的。
因此初定的方案在南迁之前就需要先调派邓珪、刘衍二部兵马进驻建邺。
一方面加强部署建邺及附近沿江地区的防御一方面收编江东都部署司所辖兵马。
与此同时左右神武军即便需要尽快从平陆南撤、脱身但也要在茅津渡、孟津、函谷关等黄河南岸地区组织一段时间防御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河洛民众先行南撤。
在河洛上百万民众大体撤入南阳、襄阳等地或疏散到群山峻岭之中才轮到左右神武军、左骁胜军及洛阳府军的撤离。
当然也不能将所有兵马都从河洛地区撤出。
河洛据四塞之险入冬之后黄河封冰放弃茅津渡对岸的北隘平陆巩县、偃师以及函谷关都不能独守。
洛阳城处伊洛河冲积平原之上也会被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所围困但伊河、洛水源出熊耳山、伏牛山北麓地形狭险。
最初所拟的方案乃是郑怀忠所部主力撤到南阳休整兼守舞阳、叶县及襄城三地杨麟率部撤守伊河上游的伊阳县据伏牛山北麓之险尽可能多的将虏兵主力牵制在河洛难以兼顾其他战场。
当然他们之前没有考虑到徐怀会与郑怀忠会势成水火。
舞阳、叶县、襄城据汝水上游与青衣岭、楚山、石门岭据汝水下游右岸虽然划为两个防区特别是杨麟所部从上蔡、召陵、遂平等县撤出之后两个防区还不挨着但主要面对的敌军都是叛将岳海楼所部。
两个防区除了需要及时通禀军情外必要时还需要协同作战。
之前徐怀与刘衍、杨麟配合较好。
徐怀也一度与守淮川的刘献互通有无但刘献刚愎自用没有知会楚山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