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节 微服(2)(第1/2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汤的家在鸿固原之上。
    鸿固原是一片沃野浐河与潏水在此交汇千百年不断的冲刷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才形成了这么一块肥沃的平原土地。
    此时的关中并不是后世那样因为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以及人类的活动而变得残破。
    沃野千里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才是此时关中的真实写照。
    不单关中如此就连此时的黄河水听说也是清澈见人碧波千里。
    因而在此时黄河还不叫黄河世人称之为大河!
    乘着马车刘德看着道路两旁的麦田与屋舍他问张汤:“以卿之所闻如今关中可还能维持一夫五口治百田?”
    一夫五口百田这是儒家与法家在政治上为数不多的共同点。
    这两个学派都认为一夫五口百田这样的社会结构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结构。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首先提倡的就是一夫五口百田的模式。
    商君在秦国变法也沿袭了这个口号。
    汉室初立之时同样继承了这个秦代的政治理想将之做成了一个画饼画给天下百姓看。
    不过汉家天子碰上了一个好时机。
    秦末的大乱摧毁了旧有的一切封建贵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同时顺手把人口从也消灭了大半因此最开始之时这个画饼还真的成了现实。
    高祖刘邦用来安定天下的大杀器就是授田。
    那时候只要是个活人就能从刘邦的政权手里得到最低一百亩土地和相应的宅基地。
    所以全天下立刻就臣服了。
    授田的事情在先帝孝文皇帝执政最初之时还是在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的。
    只是从十年前开始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开始上涨而土地资源却还是只有那么多。
    授田的事情渐渐没了声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间渐渐出现了地主土地兼并开始出现。
    现在民间的事情刘德不了解但十几年后刘德记得很清楚自建元元年开始土地兼并的规模开始上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那时候所谓的一夫五口百亩模式自然立刻崩塌彻底成了纸上的画饼。
    “大半还是可以维持的……”张汤想了想答道:“不过以臣所见已经有人开始买卖田地了……”
    他家就是典型!
    当此之世民间厚葬成风。
    一旦有人去世为了家风名声稍微困难点的人家立刻就要卖掉一些田地来筹集丧葬之费。
    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国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为了这些发愁。
    刘德看了看外面的田舍点点头此时的情况比之十几年之后应该是不同的毕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么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了。
    当马车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刘德看到一个老汉带着两个垂鬓幼童在路口的桥墩下钓鱼。
    “停下!”刘德吩咐了一声马车立刻停下来。
    刘德很清楚张汤虽然来自于市井但他终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低层最基层的民众还是缺乏沟通的。
    社会阶级的天然隔阂不可能让张汤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间地头的农民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处境想了解这些就必须弯下腰去真正的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到此时社会的真正形态。
    于是刘德下了马车一直跟在车旁的卫兵们立刻尾随在他身后保护他同时还有人爬到附近的一颗树上占据制高点。
    刘德笑呵呵的走到那个正跟两个幼童说话的老农身边拱手问道:“敢问老丈今年高寿?”
    在汉代年纪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阶级统统享有特权汉律规定年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见官不拜八十岁以上见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这老农对刘德这个一看就是贵公子的年轻人的行礼并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