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一百二十二节 影响(2)(第1/4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草原上变化更大的还是匈奴人自己。
    对匈奴人来说马邑之战就好比一鸭高阙会战好似二鸭。
    马邑之战打掉了匈奴骑兵无敌的神话戳破了匈奴军队纵横天下的假象。
    而高阙会战则将整个匈奴的尊严和自信心统统践踏到了泥浆里!
    左大将统帅十一个万骑至少五个本部万骑有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占据着地利但却依然是一败涂地。
    特别是河阴之战匈奴兵力至少三倍于汉军。
    结果却是被汉军糊了一脸。
    汉朝连神骑都没有出动就让匈奴主力损失惨重狼狈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更是吃了一计重拳。
    须卜、呼衍、兰氏曾经威风不可一世一个万骑就足以吊打世界的强悍存在在看到汉朝神骑的瞬间丢弃了他们的部曲和牲畜以及妇孺狼狈的奔逃数百里逃进高阙。
    之后在高阙又不敢出城野战坐视汉军在高阙城下从无到有建立起营垒。
    最终高阙城被天降陨石砸破。
    没有人能统计得出高阙会战整个战役匈奴损失了多少军力和牲畜。
    但整个幕南一夜残废汉朝军队占据高阙控制北河和阳山等到春天恐怕就要兵临阴山了。
    匈奴人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在汉朝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无数人陷入了迷茫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许多许多的贵族都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匈奴帝国还能支撑多久?
    一年?五年?还是十年?
    但总之迟早有一天会在汉朝的攻势下土崩瓦解。
    这并非什么夸大的事情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草原帝国引弓之民的王朝总是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怪圈。
    甚至他们经历类似的历史怪圈比起中原王朝的周期律还要频繁还要忽然。
    对中国王朝而言哪怕走到末路很多也能挣扎个数十年甚至有些强国可以挣扎百十年说不定还可以中兴帝国。
    但草原上从未发生过中兴帝国的事情。
    而且多数游牧帝国的崩塌速度快的让人无法想象。
    在已知的历史上东胡帝国仅仅两年就彻底败亡月氏支撑的久一些但也不过是十几年而已。
    所以即使是匈奴人自身现在都有很多的实力派部族领袖都在思考未来了。
    对引弓之民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毕竟对游牧民来说最大的最终极的问题还是生存和延续。
    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续游牧民能超越其他任何民族所能忍耐的极限甚至做到认贼作父这样的地步。
    譬如今天的匈奴本部之中至少有一半成员是来自于曾经的东胡部族和月氏部族。
    在草原上这太正常了。
    强者太强了我们完全打不过怎么办?
    想尽一切办法加入它呗!
    而一个部族在崛起过程的时候总会大量的吸收其他部族的投靠者和臣服者充实自己的力量。
    这一规则不仅仅是现在哪怕再过千年也是草原的真理。
    此刻许多部族的领袖心里都在衡量着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派人去跟汉朝人沟通一下?
    但在阴山之内的气氛却是完全相反的。
    榆林塞内外迁徙的匈奴部族延绵出一个数十里的庞大群体。
    数不清的人和牲畜排成了一条密密麻麻的长龙通过榆林塞的道路撤往河西。
    对他们来说同样必须赶在塞外暴雪来临前撤退到居延泽。
    不然的话暴雪一到他们就走不了了。
    等到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汉朝骑兵很可能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
    呼衍当屠也在这个撤离的队伍中。
    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