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两百三十一节 调、教儒家(2)(第2/3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政。
    但假如有问题他们不通过正规渠道反应反而是在外面非议和攻击裹挟舆论。
    这是要做咩?
    轻一点都够的上扰乱秩序。
    重一点的话上纲上线足够按上一个‘阴谋不轨、居心叵测’的大帽子。
    更何况身为统治阶级却不维护统治秩序!
    这本身就是罪!
    所以汉室对于贵族士大夫官员以及知识分子在外面公开非议国政极为反感!
    历史上张汤就是发明了‘腹诽’这个罪名让颜异被处死!
    但在另外一方面汉室对于百姓和农民的言论自由予以充分保障。
    民间各种八卦和传说满天飞长安城里对未央宫的事情天天议论也没有人去管。
    汉室的御史大夫衙门甚至就肩负着每年定期派出采诗团收集民间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谣和谚语以供当政者参考的传统。
    但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理由!
    因为并不是说除了攻仵和非议国政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讨论世事弊端的道路。
    百姓的问题民生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可以讨论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
    天天就爱吹什么尧舜禹什么三代之治什么仁义道德中庸仁恕。
    难道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只靠嘴巴就可以实现?
    三代的先王是靠嘴巴来实现他们的道?
    仁义道德与中庸仁恕更不是靠说就可以做到的。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哪一样不是要靠行动来做出来?
    但有几个儒生能做到?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没有?
    即使有这个比例也未免太低了!
    “朕自承先帝遗命受命以保宗庙六年以来夙兴夜寐嘉与天下士大夫臻于三代之道!”刘彻缓缓的说道:“然朕不敏不明不能远德是以方外之国或不安宁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罪在朕躬!因朕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说到此处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道:“朕既不德不明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损宫室以利民生减御服以为天下先朕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亲率百官明修政务以慰生民!”
    “朕闻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又闻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
    “其与诸子共勉之!”
    刘彻说完扫了一眼儒家的众人。
    身为帝王他虽然不会亲自下场去强行矫正和纠正某些人的三观。
    但他手里握着考举以及升迁这两大大杀器。
    更有天子威权为底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假如某些人还听不懂。
    那就休怪刘彻不客气了!
    而群臣与诸子百家的巨头则全部俯首拜道:“谨遵陛下教诲臣敢不遵从圣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中国皇帝既是党政军一手抓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宗教和学术界的最高仲裁者。
    特别是在汉室天子的地位更是远高于后世一切朝代。
    尤其刘彻还是自证天命的在世神!
    谁敢不听就肯定是前途黯淡无光!
    刘彻做回自己的御座微微拖着下巴嘴角溢出一丝笑容。
    其实他这个办法还是学的天朝故智。
    想当年太宗就是用这个办法扭转了乾坤发明了shzy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这样的理论。
    更创造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借口打开了思想解放的世界的大门。
    如今刘彻也就拿来用了。
    三代之治要不要实现?
    当然要!
    朕日思夜想也想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