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智氏需入场(第1/2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智瑶的印象中……也就是历史上的一些史料记载记录了三家分晋之后韩国的现状打从一开始韩国就得到赵国和魏氏的一再帮助要不然韩氏能不能保存国祚都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什么情况?韩氏雄起了一把将郑国灭掉随后即便有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打从事实上也没有能够改变韩国半死不活的现状。等到魏国彻底飘了三晋不再精诚团结韩国干脆就是一直在灭国的边沿来回荡悠。
    智徐吾很急切地想回去“新田”主要是避免“新田”那边有族人头脑发昏鼓动智跞站在范氏与中行氏一边参战。
    “叔父此去珍重。”智瑶对于族中助力肯定会保持尊重的啰。
    智徐吾已经将智瑶视作智氏崛起的希望不会像对待寻常晚辈那般随意回礼说道:“静待佳音罢。”
    所以他回“新田”是跟智瑶商议的结果。
    中行氏依靠伏击打败了韩氏攻克“杨”之后大军进逼“赵”城看上去好像形势很有利?
    实际的情况是韩氏并没有遭受多么大的重创折损战斗力也就一两个“旅”的样子还有一个整编“师”和三个“旅”的兵力呢。
    “上军将为何兵逼‘赵都’非是北上增援范氏抑或兵临‘国都’城下?”子贡感到十足的不理解。
    是吧?发动叛乱的季孙氏家臣公山不狃都知道扛下一波之后想要绝地求生就必须带兵威逼鲁国都城“曲阜”迫使鲁君宋罢止平乱。
    中行寅明明已经打通了道路上策就是跟范氏夹击魏氏消灭魏氏的私军之后再去威胁“赵”城或是争取把“新田”控制住怎么都比逼退韩氏私军就直接扑向“赵”城妥当。
    偏偏中行寅选了一个下策之中的下策!
    智瑶很努力地换位思考一下子摸清了中行寅的思路了。
    一旦把“赵”城围困住也许能逼赵鞅从“邯郸”撤军邯郸赵的危急解除代表着中行氏和范氏亮肌肉成功接下来就能向表现出两面三刀性情的国君进行讨价还价了。
    “中行寅和士吉射完全错估了国君的险恶用心以及赵鞅灭掉邯郸赵的决心了。”智瑶并不觉得中行寅很蠢。
    人只要在呼吸就拥有无数的可能一件事情的发展也会有很多种方向以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去猜测最大的可能性而已。
    士吉射和中行寅错就错在到现如今的地步还没有认清局势以为范氏和中行氏那么强大国君以及赵鞅、韩不信、魏侈舍不得打破坛坛罐罐进行一场真正你死我活的内战。
    “公孙以为中军佐会否退兵?”子贡问道。
    暂时没有统兵进行过战争的智瑶对怎么用兵还在学习阶段能够了解到一些信息对于局势则是能够有自己的判断。
    智瑶说道:“‘赵都’乃坚城中军佐岂会退兵?再则君上必使我家参战催促众家再续增兵不使上军将攻克‘赵都’再行威胁‘新田’之事。”
    自从发生“下宫之难”后的赵氏一直有被害妄想症搞得赵氏每每筑一座城都会非常用心打造防御工事。
    “赵”城是赵氏的宗庙所在赵武在世时就一再加高加厚“赵”城的城墙后来更是经过赵成和赵鞅两代人的经营中原地区除了郑国的都城“新郑”之外真的没有任何人敢说自家的城池比“赵”城的防御更完善了。
    中行寅不知道想要攻克“赵”城的难度吗?他一定知道并且也没有打算死磕“赵”城玩的是一种心理战术。
    如果中行氏真的想死磕“赵”城不死伤上几万人耗时四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卖力经营“赵”城的赵氏就算是三代人白忙活了。
    后续的事情进展却是比较迷。
    某日智申带着两个“师”来到“黄父”这边他人到了就将军队的指挥权交到智瑶手上随后让台狐带着巡视老智家在“黄父”的产业去了。
    说“迷”不是智申来到“黄父”并当甩手掌柜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