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诸国莫能当之(第1/2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以旁观者来观看各自归属的军队推进状态会发现智氏和范氏的军队有相同点。
    他们推进时不但队列保持得整整齐齐看上去还有那么一点不慌不忙的意思。
    与之相反即便是作为山东霸主的齐国他们的军队在运动状态下队列很快就出现了扭曲的状况其余郑军、宋军、卫军的阵型扭曲就更严重了。
    晋军这边率先射箭随后联军进行了反击。
    各自军队打头的士兵绝大多数皆是手中持戈他们面对落下的箭矢只能齐齐摇摆手里的战戈试图挡住。
    战戈有好多种步兵一般携带的是一种中等长度的戈援(用于勾、啄的刃)加上柲(木杆)约是两米长。
    另外就是总长度不会超过一米四的短戈还有长度超过三米的长戈后者一般是战车兵在用。
    排列整齐又是双手握住战戈的姿态齐齐摇摆还真能挡下一部分的箭矢着实是无法拦下只能挨射了。
    两边都在射箭惨叫与痛哼开始频繁出现倒下的人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是箭矢不利吗?有点。
    再来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军队安排在前方的士兵基本都有穿甲以缣帛夹厚绵制作的“练甲”最多再来就是牛皮甲了。
    像是犀牛皮、鳄鱼皮做成的皮甲一般是给甲士穿普通士兵没这个待遇。
    身上有穿甲一般能有点挡箭的作用哪怕是没有彻底挡住也能阻缓箭镞的穿透力。因此中箭不会立刻毙命大多是中箭之后又连续激烈运动没有多久之后失血过多陷入休克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导致流血过多而亡。
    “可惜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训练‘箭阵’啊!”智瑶看到已经发生白刃战不由那么想。
    不是很多人一块射箭就叫箭阵描述起来篇幅较长暂时不提。
    因为是列阵互相逼近交战的关系战场上显示的是不同阵营的士兵他们互相靠近之后成了一种“战列线”的交战方式。
    什么个景象呢?就是一个个方阵互相靠近前排的士兵用战戈不断攻击敌人并不是互相对冲就是混成一团的乱战。
    如果老智家的弓箭手训练过“箭阵”的话哪怕是进行白刃战阶段有过相关训练还是能利用“箭阵”覆盖“战列线”后方敌军的。韩氏的善射基本上就是这么发挥的。
    只是越过己方“战列线”的士兵射箭而已有什么难的?这个是现代人知识量足够产生的想法。简单的说现代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近现代还有大批文盲不懂何况是远在春秋晚期?涉及到集体的操作就更难了比如一个人跳绳是那么回事十个人一起跳绳又是另一回事。
    智瑶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交战对于开战之前战车向左、右、后离退战场空间被步兵填满多少是有点不能理解。
    事实上什么都要学了才能懂智瑶能对战略和战术提意见临阵指挥则是另外一回事需要的知识量可一点不少尤其是基本常识。
    这样的交战很难一时半会分出胜负比拼的是双方士兵的意志以及体力哪一方的意志先崩溃就会被一再推着后退一后退让己方阵势变形基本上优势方的战车部队就能发挥了。
    话说说好的超乘者斩呢?这个说的是常规状态开打后不是这么一回事。
    要说战场上什么声音最密集毫无疑问是战戈的磕碰声了。
    子路没有干亲自冲阵的事情他主要是足够靠向前方观察有没有可乘之机下达某个方阵进行什么样的攻击方式。
    交战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似乎一时半会也没有分出总体胜负的机会?
    两个阵营交战的方阵一再进退有序地交替互相之间总是能抓住机会给对方撤离的士兵来一下狠的很快又跟新上来的方阵形成“战列线”继续拼命了。
    “持盾者可向前驱敌军戈手再行智氏战法!”子路发现敌军好几个方阵有崩溃迹象立即下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