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智氏引领下的潮流(第1/3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教育这种事情吧?诸夏各家族历来非常重视但也仅是重视对核心族人的教育非亲非故的其余人还是省省吧。
    现在的各家族都有自己的私塾想进去读书的前提是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连识字的环境都没有。
    另外一点不管是大篆、小篆、隶书反正就是不管什么文字诸夏这边的象形文字学起来并不容易花费在认字的时间上会非常长久。
    所以了拼音没有出现之前普及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将会超乎想象相关的难度也远比想象中来得大。
    智瑶自己做一些笔记时会使用简体字推广简体字的事情则是暂时没有在做。
    关于拼音?智瑶其实有想过要不要弄包括推广简体字。
    由于谁都帮不上这个忙的关系一切都需要智瑶自己去搞。他倒是有在慢慢做比较要命的是字母认得字母和声母还需要慢慢回忆并且不止是回忆就能想得起来。
    总的来说简体字还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来写拼音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另外现在是春秋嘛?很多字体其实还没有诞生词语也少得可怜。
    在文化这一项上面智瑶一个人在做不知道要进行多久也许要花个一二十年的时间可能是一辈子?
    魏氏本身就有在搞教育之前跟其他家族没有什么区域目前他们想要进行的改革是让更多人加入进去。
    那么魏氏会让非血亲获得教育吗?以人们对知识宝贵程度的认知恐怕是很难的。
    智瑶稍微考虑了一下答应魏驹提供一定数量的纸张包括用于纸张书写的相关配套也就是砚和墨。
    笔的话?魏氏本身就自己有也能生产。
    其实也是现在商业氛围的关系才让智瑶没有大肆出售纸张要不然成为世界首富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
    资源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手里并没有资源商业氛围会是怎么样根本不难猜测。
    现在一般是家族与家族之间进行大宗交易零售什么的是各家族在一些城邑进行出售的对象并不是什么普通黎庶其实还是“徒”和以上的阶层。
    智瑶如果大肆销售纸张惠及的并不是什么平民大众完全是给其余家族追赶的机会。
    而智氏想要的是一直领先其他家族如果强大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等待某天智瑶干成了大事哪怕是将土地分给了黎庶短时间将教育推广到黎庶阶层也很难办成。
    说白了就是人们吃都吃不饱需要为了自己肚皮而劳作更要应付收税八九岁就需要干各种活哪来的时间花在教育上?
    “教育什么的其实还是看生产力达到的水平。不大肆教育又难以提高生产水平。现在想要漂洋过海去找到高产农作物难比登天水稻”智瑶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起码惠及到了家族内部‘徒’的阶层。
    有一点必须清醒认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并不大量种植水稻主要种植的是各种小米收割之后会再补充各种豆子。
    哪怕是中原开始大量种植水稻其实一开始亩产也就一石不到可以说产量真的不怎么样。
    南方种植水稻也不高产亩产接近一石都能算是丰收。
    春秋时代楚国能跟晋国打百年争霸战争有个说法是当时楚国的水稻一年两熟说法到底靠谱靠谱就有点难说了。
    不过考虑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气候跟粤地差不多也许楚国真的是水稻一年两熟呢?
    从春秋到战国楚国从未有过缺粮的困扰他们甚至还能一再大批对外贩售或是赠送粮食。关于这点的记载还是挺多的。
    晋国同样没有出现过粮荒哪怕是每年都在用兵历史记载上也没有提到过晋国缺粮。
    只是吧?记载春秋的各种版本史书好像很少提到过出现粮荒?这个是因为气候的问题也就是没有频繁出现天灾人祸导致哪怕年年用兵也没有缺粮危急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