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4章:总要留下一点什么(第1/4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道变了越国的贵族会得到属于贵族的待遇只是其它什么的就别想了。
    原国在后面没抓到一名贵族都会先行收押好吃好喝招待着等待观察局势的变化有利用价值就提留出来一旦没用会在某天让某贵族消失得连骨头都找不到。
    如果智瑶生病了身体状况有恶化趋势遭到捉拿的贵族一个都别想留下。
    这是智瑶能为原国……或者说智开最后能做的事情尽可能扫清掉更多的隐患不至于明知道是隐患却留下当祸害。
    越军覆灭智瑶下令封锁消息做出仍在围困越军的假象。
    到了冬季下旬之后北方的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装大河的河段也结冰沿海的近海也有冰块在漂流只是并没有结成冰面。
    战后的“琅琊”没有出现太大的破坏智瑶却没有入住勾践修建的行宫选在“琅琊”东北面的一处山头附近驻扎。
    矮山能够挡住海风该寒冷还是比较冷智瑶是马背上打出来的君王不会像没有历经风霜的主君那般柔嫩只是身份一再产生变化尤其原国横扫天下的格局已经明朗相关的待遇必定会越来越奢华。
    并不是智瑶有太多要求完全是随着身边的变化底下的人就会想着法子让智瑶的生活空间营造得更为舒适。
    知道人间疾苦的人都会被舒适所消弭心志何况从小就锦衣玉食的那批贵人?
    何不食肉糜只是因为晋惠帝生活的环境所导致他真不知道宫城之外的人们怎么生活遇到困难又该怎么去应对问那话的本心是好意只是显得太无知了。
    那些伺候贵人想让贵人过得更舒适的人有错吗?他们只是在尽到自己的责任努力将工作做得完美有什么错呢。
    远古时期各种信仰代言人营造神灵的神圣为的是压制君王与贵族好尽情地掠夺。
    贵族出现之后一样会想让君王变得更无知好让他们凭借君王给予的权利干各种予取予夺的事情。
    后面门阀世家接了贵族的班蒙蔽与迷惑君王的手段开始系统化。
    直至儒家把控朝堂手段进化到究极手段此后大多数君王成了睁眼瞎。
    君王?老子说过的那一句“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讲得很清楚用现代人能理解的翻译方式解读无外乎就是享受了名份与好处不管好的坏的反正都算在君主头上。
    智瑶站在山上吹冷风遥望大海的方向。
    没有人知道智瑶在看什么又是在想什么。
    “怎么就没有人建议我立石为碑再刻文造句彰显伟大呢?”智瑶这一刻在想的是这个。
    他们站立的地方有那么一位伟大的君王曾经来过。
    这位伟大君王的臣子就很懂事发现君主来了兴致弄出了“文明柱”再进行刻字彰显武功留下曾经存在的证据。
    …
    那个“文明柱”是什么?是文治武功到了一定鼎盛的时候出现万国来朝贡献材料与附上国书再修建起来的一座巨大且高耸的建筑物。
    诸夏这边并不流行“文明柱”倒是古罗马非常流行。
    后来在武周时代也就是武则天登基改唐为周与外部文明交流之下众多附属国鉴于古罗马的习俗给武则天贡献了一座“文明柱”。这个“文明柱”后来被李隆基摧毁。
    史书上记载的叫“天枢”它是武则天的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象征世界中心由“诸胡聚钱百万亿”建于神都洛阳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公元694年初武则天平定吐蕃、突厥、室韦等战乱;八月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诸胡聚钱百万亿”购买铜铁建造天枢并于次年(695年)四月铸成。
    天枢用铜铁合铸而成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棒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