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原来是备胎(第2/2页)  美利坚财富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分的心动和感兴趣,虽然他很不爽被当成‘备胎’的感觉。

    纵观《华盛顿邮报》这风云变幻的一百多年,远比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的新闻理想和抗争英雄来得更加错综复杂。新闻理想似乎一直高悬于头顶,但政治和商业的诸多因素,又让新闻和媒体的世界再不那么像电影里那样非黑即白。

    即便《华盛顿邮报》已经走向没落,它依然和《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并称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报纸。再联系坚守《纽约时报》的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卖了《世界报》的普利策家族,不难从中看出,在新闻业的世界中,没有世袭,只有学习,传承与颠覆。

    收购这样一家久负盛名的报纸,往大了,那是因为媒体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而从自身考量,也是巩固手中的传媒权力和舆论话语权。

    新闻业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作为美国首都的土报纸,邮报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华盛顿邮报》的品牌价值和其所拥有的核心价值,

    其一是敢于等待的勇气,邮报一直都是贯彻着新闻确信之后才能刊发,对新闻不能只有一个来源。因为很多新闻与现实中的人、他们的名誉以及他们的生计和家庭都利益攸关。

    其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不管代价几何。

    虽然很眼馋,也有能力收购,但是实话,收购了这么多的传统纸媒,安迪自己也有些头痛,毕竟,络已经改变了新闻行业的每一个因素,它缩短了新闻的周期,侵蚀了报纸长期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产生了新的竞争关系,有些新闻的采集成很低甚至无需成。

    未来就对传统纸媒会走向何方,没有什么路线图,而找到一条好的道路更是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创新,需要去创造,这就意味着安迪有魄力让自己的属下们大胆的进行新的实验。而试金石将是读者,理解他们到底关心什么,是政府?地方领导人?餐馆的开张?商业?慈善还是体育等等,一切都将根据读者的喜好来工作。

    不过,在考虑这些之前,安迪觉着自己应该先着手让自己的属下们帮他在白宫附近收购一栋大厦,为未来接手《华盛顿邮报》提前做准备,因为,这次格雷厄姆家族出售的只是《华盛顿邮报》身,并不包括邮报公司旗下的其它资产。邮报公司旗下拥有一些教育资产以及杂志和,如《外交政策》和石板书等都不在出售之列。另外,邮报公司位于华盛顿市区的总部大楼也不在出售之列。

    这也就是,到时候真的接手邮报,还要进行一次整体搬迁,而安迪自然不可能让邮报搬到离白宫这个权力中心太远的地方,至于有钱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办公楼的临时抱佛脚,更不是安迪的风格,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才是他安迪史密斯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今天的成功因素。

    再,现在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到处是卖大楼的,价钱多便宜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