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76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第1/4页)  诡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贪墨之辈始于羊舌贪墨之求名利财色贪墨之术凌下欺上……』
    『汉太傅贾公陈事于孝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贾公之语非苛责备也乃实言也。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治而当之乃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安治而颂之亦谀也……』
    『今陇右河西之地虽言已安已治实奸妄生久矣。吏贪兵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赋役增常吃喝卡要无所不用其极……』
    『贪墨之辈以之为财实则逆本。积贿求迁上行下效身为朝廷官吏不求农桑不治水利唯索黄白之色剥削往来客商枉法曲律肆意妄为长期以往道德沦丧国将不国……』
    『道不正职不明此不治何有国?为官者持禄而为谀为民者畏罪而为顺纵然一时已安已治终是战乱不可绝!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此决之。』
    『十年沉疴今日治百年中兴今日始。』
    『此檄且广而闻之。』
    就在张辽收拾马贼的时候一卷行文便是在河西之地传开了。
    随着檄文的发布一些人便是惶惶另一些人则是恍然然后就是各种暗潮涌动起来。
    大汉骠骑将军惯用的手法不少聪明一些的人都清楚就是『先礼后兵』『礼』的时候是堂堂正正的『礼』但是『兵』的时候也是心狠手辣的『兵』。
    要是不聪明的么……
    那也是没救了。
    这不是『礼』来了!
    檄文当中看起来似乎只是通俗的讲了讲所谓贪墨的历史由来然后阐述了一些贪墨的手法什么的但是很多人在这个平平淡淡的檄文当中察觉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危险。
    因为在檄文中开篇便是提及羊舌鲋。
    要说起华夏的二十四史来其实翻开一看更像是一部贪污史历朝历代的贪官多如过江之鲫而身居高位、清廉朴素的官吏却少之又少。
    历史上谁是第一个贪污的官员已经遥不可寻但首位见诸文字的大贪官么也就是『贪墨』二字的创始者便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
    羊舌鲋这家伙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父亲在晋国是高官他哥哥羊舌肸也是晋国的重臣在这种官宦世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羊舌鲋其关系网其实父兄已经替他早就编织好了而且一般来说起点都很高。
    得到了特殊照顾的羊舌鲋在一开始的时候便是担任了晋国的假司马然后便是开始了他利用公权力毫不掩饰的受贿索贿的行为甚至他要挟的对象是一国之君。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也可以解释为侵削他国实力而后来的一件事情却让羊舌鲋无可辩解。
    在晋国之内有两个贵族大户因为田产界限发生纷争然后其中一个大户雍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羊舌鲋然后羊舌鲋二话不说便是立刻判决雍子胜诉将原本属于另外一个贵族邢侯的田产划归给了雍子。
    羊舌鲋这么做似乎也没错既然都是亲家了自然是要帮衬一二……
    亦或是羊舌鲋觉得可以先判给雍子然后等邢侯也送美女之后再划一些给邢侯两面通吃左拥右抱岂不是爽歪歪?
    当然羊舌鲋具体是怎么想的后来之人也无从得知。
    只不过邢侯这个人是个暴脾气判决下来之后便是立刻抄起刀子溅了满身血不仅是杀了雍子也杀了羊舌鲋然后投案自首……
    出人命了人命关天闹大事情之后晋国主政的韩宣子不得不亲自出面摆平这事儿他将羊舌鲋的哥哥羊舌肸给叫了过来问说杀你弟弟的凶手在这里你看怎么办?
    羊舌肸无奈最终便是说三个人都有罪他弟弟羊舌鲋的罪名便是『墨』就是给国君给自家抹黑了……
    大概这么一个意思罢。
    然而现在这一片檄文引申出来的东西却有些耐人寻味。
    羊舌鲋贪墨死了
    雍子行贿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