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87 客巴巴起作用】(第2/4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贵因此失去了优秀的继承人,皇族也因此失去了最坚定的利益支持者。

    由此文官集团开始独霸朝堂,皇帝不得不开始重用内臣来牵制文官,武将的身份开始不断降低,直到出现了家丁这种畸形的军事产物,虽然中间有过戚继光等人的短暂中兴,但那支逐马漠北的明朝军队却真正地毁在了土木堡。

    有时候,韦宝对大明朝廷的斗争挺厌烦的,没完没了,不死不休,甚至觉得明朝的党争有时候都可以不叫党争,可以升级为党斗!

    斗趴下勋贵,土木堡,斗趴下外戚,终明朝一朝外戚势力存在感读很低,但也有,明孝宗张皇后家两个宝贝兄弟,成化朝万贵妃家宝贝兄弟万通。

    斗趴下皇权,内阁制度,言官制度,斗趴下太监,斗趴下同僚,楚党等和东林的斗法,南北官员的斗法,最葩的是别朝朝争,有为权利的,有为政见不和的,有私人恩怨的,明朝士大夫们给加了一个,为了地域歧视的!

    有时候韦宝真的很佩服这帮士大夫,太有战斗力了。

    不过,这帮人,最后和穷鬼们斗,这个没斗过,把大明朝给斗没了!把他们自己斗的不剩下半口气了。

    最后还想和清朝那帮蛮夷扳扳手腕子,结果人家蛮荒之地来的,不按照套路来,文字狱,满汉分制,这帮人便傻眼了!

    实际上,党争这个东西表现形式有很多,在各个朝代的表现和起因也各不相同,但像明朝这样严重的,确实也没有第二个了。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韦宝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韦宝认为很有道理。

    不同政治集体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有一定好处的。

    凡事情都应该有个度,到了明朝这种争斗已经是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了。

    君子小人,地域籍贯,贪污腐败,私德有亏,文武之别,甚至是立功受奖都能成为争斗的理由。

    失控之下的的争斗已经是没有人可以控制的了,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能被卷入党争,而这根本不受控制。

    朝堂上两帮斗起来了,一个人本来本意是支持东林党的,结果这个人的座师是阉党的。

    这个人还能怎么办,除了捏着鼻子上,就什么也做不了,否则就得赔上个人的政治生命。

    朝廷很多大臣是中立派,这得有前提条件,他们的座师也得是中立派才成。

    就比如韦宝和袁崇焕的座师孙承宗孙大人,孙承宗就属于中立派,基本上东林党和阉党都不怎么待见孙承宗。

    正因为大明的官场斗争到了这种程度,导致很多时候有些能做实事,想做实事的人很多时候做不了,这就是失控党争的遗祸了。

    明末崇祯皇帝手上这样的例子不少,在天启皇帝朱由校手上还稍微好一点。

    而且明朝党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垮了一派后,就立马推翻之前所有失败者的一切,不论好坏。

    导致很多时候,好的政策不是以国家制度形式来推行的,是被民意裹挟的,赢的一方是民意。

    到这时候能怎么办,斗吧,除了斗还能怎么办。

    张居正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为了推行他的改革,斗了多少人!

    最后怎么样,政争一出结果,等张居正一死,立马全盘推翻。

    到最后,连明朝皇帝都被这个党争框架给绑架了。

    天启崇祯朝光围绕蓟辽督师这个位置,前前后后斗了多少次,每换一个督师立刻就变换一个方法。

    结果北方越来越糜烂。

    流民问题也是这样的,不管成功失败立刻就是一场斗争,前前后后也换过不少人来。

    孙传庭什么的,难道他们做的不够好吗?

    但是在那样的党争政治环境下,没用了,做的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