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舆论(第2/3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层百姓节省,宁愿啃馒头也舍不得吃包子,他们是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的。

    识点字的讲究个面子,又害怕落在人后,哪怕不吃,也会省出这个包子钱买,有钱的不在乎这点,就算不会看,也会买一份。

    南京城里的人,其实关注点根本就不是老师这个职业,他们最高兴的是听到有人夸孔。

    儒生们看来,只要皇帝夸孔,就等于朝廷尊濡,这是儒生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第一天的大明日报销量不错。

    第二天,报纸延续了前一天的话题,深挖了孔府的传承,把整个孔府的来龙去脉,暴露在公众的视野。

    这个一个八卦话题,而且是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八卦,绝非低级趣味。但是照样是利用了人的低级趣味的心理。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孔府规模已经是那么庞大了。有些人觉得这是应该的,孔圣人的后代嘛,在这个讲究出身的时代,享受特权,都是应该的。

    第三天,报纸报道了肥城被金兵屠城的事情。舆论导向很正能量,宣扬了郑位的英雄行经,顺带着提了一下肥城距离孔府的距离。儒生们沸腾了:看看,这就是圣人教化的力量。

    第四天,画风一转,只谈教化,重点举例当下的名师,例如钱谦益。

    第五天,一个重磅炸弹出来了:孔子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带领孔府剃头向鞑子投降了。

    “哗”舆论哗然,儒生们首先开始大声辩解:这不可能,这一定是弄错了。

    当然没有错,这一天的报纸不能像言官一样闻风而奏,而是详细的介绍了孔胤植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如何带领孔府剃发投降的。

    儒生们不干了,他们开始攻击日报,要求停止售卖,以各种理由撒泼打滚。甚至要搬出孔府南宗,以证清白。

    孔府南宗当然不傻,北宗剃头的事情是事实,谁冒出来对抗就是打自己的脸。这不是摆明了跟皇帝直接对着干吗?

    儒教和皇权的争斗历来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就是玩的冷暴力,从来没有明着对抗过。

    “皇上,您看这报纸还继续刊印吗?”黄道周有些害怕,如今他成了儒生们讨伐的对象了,有点要遗臭万年的感觉。

    “怎么,你害怕了?生正不怕影子斜,你说错了吗?”朱由检看着新改造的印刷器械,觉得还不够完善,主要还是人工在驱动。

    黄道周当然怕,他知道文人的嘴有多厉害。歪曲历史c颠倒黑白是文人最擅长干的本事。

    “那就继续夸孔子,他们有本事就先把夸孔子的文章骂死。你们再发一个衍圣公的敕封年谱,让天下看看谁最不要脸。”

    衍圣公的敕封是从宋开始,但是宋末却同时享受宋c金c元三国敕封。可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墙头草,两面三刀。

    看到没有办法制止日报的发行了,儒生们开始为孔府辩解出了各种理由:曲线救国,忍辱负重,深入虎穴什么词可以当遮羞布,就用什么词不要脸的贴。

    “日报每天亏损多少?”朱由检不用想就知道,以现在的规模,办报纸绝对是陪到姥姥家的买卖。

    “每天亏几十两。”黄道周有些羞愧,因为朱由检之前说这东西是可以赚钱的,可是他却办的亏损了。

    “才几十两赚大发了啊。”朱由检一听,简直乐坏了。

    “嗯皇上这是何意,难度亏钱少了?”黄道周愣住了,还有喜欢亏钱的生意

    “你明天发个通告:愿意发文章的,只需要交十两银子,文章通过审核之后就可以发表在日报上。”

    时代不一样,不要用后世的思维来想大明的国情。在这个时代,发表作品的确是要倒贴钱的。

    朱由检就不信了,以现在的舆论,那些儒生只怕会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