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三章:南方兵器集团(技术文)(第1/2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恩科”的考试定在了六月初,跟后世的毕业考试时间基本一致,这依旧算是对人的一次利好,自然也没有招致太多的反对意见。

    朱由检对大明的改革,尤其是教育方面,每一次都心翼翼,总是利用利好的方式渐进,不敢大步迈进。因为现在的江南,东林一家独大,他没办法扶植其他党派。

    所谓的皇帝玩朝政平衡之术,抱着这种思想的rda约是《康熙王朝一类的古装剧看多了。大明之前的朝政,就是党派平衡术玩过火了,玩砸的先例。

    政治斗争本身不是一句“帝王平衡术”可以概括的。想利用一派去牵制另一派,那是在两把刀刃上跳舞。真当古人都是傻子呢,真正玩好这种本事的帝王可谓寥寥无几。

    玩好了是互相激励,玩不好就是内耗。党争由此而来!

    这年的三月,兵器局正式撤销,改成“南方兵器集团”。这其中还没有经行股改,还不能称之为股份集团,更没有引入公司制度。只能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国企。

    兵器集团直接有工部和兵部双重领导,有工部派人管理,兵部派人督造。高邢氏作为总后勤部长,兵器集团由她直接领导。

    其下割有大大的工厂作坊三百多个,细化了整个制造的流程,朝着专业化更进一步。

    朱由检站在江边,望着沿太平府到南京新修的官道旁边一字排开的工地深有感慨。想象一下这里建成后的样子,终于有了一点点工业化的迹象了。

    明军现在的装备很复杂,光是轻兵器种类就多达十几种,完全是对生产和后勤的一种考验。

    新的兵器制造就要简化掉一些装备,比如刀剑合一。军队其实是不适合装备剑的,而且宋应星那边钢产量的增加,使原来的军刀规格发生改变,起码从重量上就要减轻不少。

    能用百炼钢一刀斩断对方钢刀的人有几个?所以,明军不需要大规模装备百炼钢,而应该装备普通钢刀。后金的炼钢质量和产量都无法和太平府比,那明军的钢刀就不会落后dai兵。

    工厂建设的同时,新武器的研发就要着手准备了。好在大多数的研发只是对旧式武器的改进,以适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研发的进度很快,只会短暂的影响生产。

    作为核心武器的研发,那是理工学院早就秘密开始的项目,比如燧发枪c火炮c火箭。

    大明没有诺贝尔这样的人才,想短期内在化学上取得突破基本不可能。朱由检能突破的只有冶炼和机械加工。而作为火器时代一些haya技术,朱由检只能完成基本的三酸两碱,以及雷汞c硝化棉等简单技术原理。而且,这些东西还都身处实验室里面,并没有完成实验阶段。

    {}/  “在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大量快速生产,一个月可以生产三千支新式火铳。”生产厂长站出来说。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产量了。从产能上说,还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毕竟大量生产枪管的技术在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已经不是问题了,再也不用靠铁匠去敲敲打打。

    朱由检并不想把这种产能继续扩大,现在的这种燧发枪,远远达不到技术要求,最多也只能装备一部分军队。

    火炮的生产不在这边,而在另外一处,单独另说。

    这一次新厂的成立,也改变了明军的军服。大量的穿越文都有介绍,欧洲的板甲比东方的鳞甲防护效果要好,而且技术上没有一点问题。

    对于这种成熟的好东西,当然是要拿来就用的。从澳门那边得到一副板甲之后,明军这边就直接开始仿制并改良,以适合大规模装备的需要。朱由检的意见就是抛弃一切华而不实的装饰,只注重实用性,降低生产过程。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生产板甲就像是生产铁瓢一样,一分钟一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