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三章:太子爷困留信阳州(第1/2页)  崇祯本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原腹地,秋日里的信阳州一片黄色的景象。东北部的田地里,冬麦已经冒出了芽,大地还是以土黄色为主的颜色。十月初的天还不算冷,但是每天清晨的空气里总有一丝寒意让人想要留在被窝里不起来。

    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家的年轻人都会和找理由和自己的新媳妇温存一会的,但是在这个不大的平房里,年轻的伙子还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习惯性坐起来摸索着穿衣起床。

    “爷,再睡会吧?”一个非常温柔又好听的女子声音从另一头的被窝里传过来。

    “今日要去确山马场里检查过冬草料仓库,路途遥远,要去点动身。”年轻人说话间就已经穿戴好了,但是他的动作和话语都很轻,生怕吵着屋里的人。

    “那我也起来给你做点吃食,你好呆着路上吃。”女子一边说一边也离开了被窝,在她的身旁躺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孩子睡得特别香甜。

    这是一对儿二十出头的年轻夫妻,都长的很美,只是这家境在这信阳州里只能算是中等。三间平房带一个前院,一间是堂屋,一间住着丫鬟和奶妈,一间住着主人两口子另外还有两间厢房,一个是厨房,另一个住着一个男仆。

    在院最外面的角落里有一个马棚,里面停着两匹有点瘸腿的老马。从马的形制上看,这两匹马都像是上过战场的战马,但是因为这两匹马都受过伤,只能沦为普通畜力供人驱使了。

    男主人的动作显然是惊动了外面的仆人,还没等他出门走到院子里,一个老仆已经在忙碌着挑水,扫地以及干些杂活了。

    “爷,您什么时候动身,我好给您套车。”老仆其实年龄不大,只是可以留着胡子把自己显得很老,但是他的眼睛却很凌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角色。

    “今儿就在家吃了饭再动身吧,早上有霜,给马背上盖一床棉被。”年轻男子吩咐。

    “哎。”老仆回答。

    屋檐下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棒子,院的中间,一台衙门里最新推广的玉米手动脱粒机摆放着,像是一个专门给客人掩饰用的场景。在机器的旁边,还有一大堆散放的零件码成一排,年轻男子趁着还有点时间,就走到零件旁边开始拼装一台还没完成的机器。

    还没一炷香的时间,院的门就被人敲响,门外有一些闹哄哄的声音。

    “张丛,去开门。”年轻人继续手中的活计,顺便吩咐着。

    吱呀一声,院的门被打开了,一大群衣着寒酸的汉子怯生生地站在门口朝院子里张望,他们似乎有些紧张的不敢进门。

    “刘五哥,快些进来。你们怎么来的这么早?是不是赶了半夜的路啊。”年轻人转头朝门口一看立刻热情地打招呼。

    这四个马场分别是:禄口马场c确山马场c沂水马场和江油马场。

    大明建国之初的马政是以民间百姓来分散养马,最后提供给国家。这种制度跟农民种地交粮食是一个道理,属于制度问题。

    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把马场规模化,国营化,等到时机成熟再改制,并市场化。

    如果朝廷这个时候提出让某个私人来经营马场,估计大明朝没有一个人敢出头干这个事。在一个藏一张弓都能掉脑袋的时代,你养有上万匹战马还不得被剥皮

    明军在这四个马场里养着十几万匹战马,但是没有种马,因为战马都是被阉割过的。游牧人不是笨蛋,中原地区对他们进行铁器封锁,他们就对汉人马匹封锁。大明境内,根本就没有好的种马。

    确山马场快到了,远远地,朱慈烺就看到上万匹战马布阵跑的场景,这种规模的训练平时并不容易看到,哪怕是太子身份,也不由得多看几眼。

    “爷,今天好像有什么事,这么多骑兵在同时训练。”张丛说。

    “些许是来了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