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七十四节 破而后立(2)(第2/4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昂起头小心翼翼的说道:“法如是足已!”
    刘彻点点头汉律之中确实有这个规定。
    人死万事消。
    即使某人杀人甚至谋反但只要在他生前没有人举报也没有被发现那么等他死了再有人去告官府也不会受理。
    这也是汉律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法不纠溯往!
    毕竟真要什么事情都可以报官那这官司肯定会打个没完没了而且国家事实上也不可能真的去管所有的事情。
    但问题是……
    “朕没有让诸卿来审理、判决此案啊……”刘彻微微笑着就像一个拿着棒棒糖诱、惑着傻白甜的小学生的怪蜀黍一样:“朕只是让卿等来说一说若卿等与楚令尹鲁仲尼移位而处卿等何从?”
    嗯这绝对不是要翻案。
    也不是想要重新厘定历史。
    百分之百的只是皇帝闲得无聊想找廷尉的司法官尤其是那些负责保管历代律法原稿的持书御史谈一谈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案子顺便考核一下他们的业务能力免得有人滥竽充数!
    假如外人解读错了。
    那也与永远正确永远伟大的天子无关。
    毕竟历代圣王身边也不乏有着想要蛊惑君上的佞臣不是?
    当然作为皇帝刘彻可以不认同某些人说的某些话。
    但一定会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力!
    言论自由嘛!
    周公不就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就连桀纣也止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只是赵禹和诸位持书御史们现在看着刘彻的眼神却都是惶恐中带着期盼期盼里又有着犹豫犹豫之中夹杂着几分热血热血里面有个声音在大声呐喊:“说出来说出来说出吾辈法家士子数百年来的话说出商君、韩非子的判定!”
    就差有人在旁边敲鼓助威呐喊加油了。【零↑九△小↓說△網】
    只是……
    说出二字何其难也!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说真话的大臣。
    譬如冯唐他就瞎说了大实话然后……然后去楚国了……
    还有张释之勇于直谏敢于犯颜……然后……然后差点死在了长安……
    要知道这两个案子不仅仅关乎了儒法也不仅仅关乎忠孝。
    这是大是大非这是汉室数十年来的政治正确!
    在这其中牵扯的不仅仅是一个儒家的问题。
    那个深坑里蹲着的大鱼说不定就有一条姓窦或者姓薄。
    那就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但刘彻就是这么看着赵禹和持书御史们。
    一直盯着他们这让赵禹和持书御史们在心里面承受了莫大的道德压力。
    法家的大臣的性格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对法极诚。
    诚到什么地步?
    明知道是死也一往无前!
    想当初赵禹等人南下处理齐鲁四王一案那都是在家里吩咐好了后事准备好了棺材留好了遗书去的。
    每一个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
    便是留守的廷尉诸官也都是送壮士赴死的决心将廷尉官员送出长安的。
    自然这些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所坚持的真理与世俗的矛盾之时非常纠结。
    在事实上来说法家的臣子们除了少数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很纠结的。
    不要以为法家除了出酷吏就出不了爱民之官有仁爱之心的官僚。
    历史上吴起可以为士兵吸浓西门豹可以率领百姓同甘共苦李冰治蜀万民拥戴。
    而在法家著作里也能看出来法家的先贤们绝对没有一个是希望用万千人鲜血来铺就自己的将相路的人。
    若他们是这样的人那法家的道统早就灭绝了!
    对于法家的人的心理状态韩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